《绿皮书》是一部由彼得·法拉利执导,维果·莫特森和马赫沙拉·阿里主演的电影,改编自真人真事,讲述了一名黑人钢琴家唐·雪利和一名白人混混托尼·利普在1962年美国南方巡演的故事。这部电影不仅是一部有趣、感人、温暖的公路电影,也是一部深刻、真实、有力的种族主义电影。它展现了美国60年代南方的种族隔离和歧视的现实和挑战,也展现了两个不同肤色、不同阶层、不同文化的人如何在旅途中互相了解、互相帮助、互相成长,最终建立了真正的友谊和尊重。
电影的名字“绿皮书”指的是一本指南书,用于帮助黑人在南方旅游时寻找安全、舒适、合法的住宿和餐饮场所。这本指南包含旅行期间的路线、住宿、餐饮和娱乐信息。它是由黑人邮递员维克多·格林在20世纪30年代发行的。在电影中,托尼·利普在旅行中使用了这个指南来帮助唐·雪利和他自己克服各种困难和危险。
电影中充满了种族歧视和隔离的场景和细节,让观众感受到了那个时代黑人所面临的不公平和不尊重。比如:
唐·雪利在白人饭店演出后,却不能在那里用餐或住宿,只能去破旧肮脏的黑人旅馆。
唐·雪利在白人商店试穿西服时,被店员阻止,并要求他买下所有试穿过的衣服。
唐·雪利在白人酒吧弹奏钢琴时,被白人顾客辱骂和威胁。
唐·雪利在路边捡到一颗绿宝石戒指时,被白人警察怀疑是小偷,并要求他出示证件。
唐·雪利在白人区散步时,被白人居民误认为是入侵者,并报警抓捕。
唐·雪利在最后一场演出前,被白人餐厅老板拒绝入内用餐,即使他是那里的贵宾。
这些场景让我们看到了美国南方当时普遍存在的种族歧视和隔离的现象,也让我们看到了唐·雪利作为一个黑人,一个艺术家,一个人的尊严和自尊如何被践踏和伤害。他不仅要面对白人的歧视和排斥,也要面对黑人的误解和疏远。他在白人社会中是一个异类,而在黑人社会中也是一个局外人。他不属于任何一个群体,只能孤独地生活在自己的城堡里。
电影中也展现了美国人对于黑人的改变,这种改变主要体现在托尼·利普的身上。托尼·利普是一个出生在意大利裔移民家庭的白人,他性格粗暴、口无遮拦、爱打架、爱吃东西。他一开始对唐·雪利是有偏见的,甚至有点傲慢,但随着旅程的进行,他逐渐了解到唐·雪利的才华和品质,开始改变自己的看法和行为。在这段旅程中,托尼·利普不仅互相帮助,还建立了真正的友谊和尊重。比如:
托尼·利普在唐·雪利被白人顾客辱骂时,站出来保护他,并打倒了那个顾客。
托尼·利普在唐·雪利被白人警察抓捕时,用自己的聪明和口才救了他,并说服了警察放他们走。
托尼·利普在唐·雪利被白人餐厅老板拒绝入内时,陪着他一起离开,并说服了他不要放弃最后一场演出。
托尼·利普在唐·雪利感到孤独和沮丧时,给他写信,并鼓励他继续弹奏钢琴。
托尼·利普在唐·雪利想要回家过圣诞节时,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并把他当作家庭的一员。
这些场景让我们看到了托尼·利普作为一个白人,一个司机,一个朋友的成长和转变。他从一个对黑人有偏见的混混,变成了一个能够理解、欣赏、尊重黑人的伙伴。他不仅教会了唐·雪利如何应对种族歧视和隔离的困境,也学会了如何欣赏唐·雪利的音乐和文化。他不仅保护了唐·雪利的身体安全,也保护了唐·雪利的心灵安宁。他不仅带领了唐·雪利完成了旅程,也带领了唐·雪利找到了自我。
电影《绿皮书》是一部展现美国人对于黑人改变的种族主义电影。它通过两个不同肤色、不同阶层、不同文化的人的旅程,探索了美国60年代南方的种族隔离和歧视的现实和挑战,也探索了友谊、尊重和平等的价值和意义。它让我们看到了黑人所面临的不公平和不尊重,也让我们看到了白人所经历的成长和转变。它让我们看到了人与人之间没有区别,只有相互理解、相互帮助、相互尊重。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而又温暖的世界,一个属于托尼·利普和唐·雪利两位男性记忆中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