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选择,必有代价。
擅长写旅行作品的小说家保罗·索鲁,曾经为了写出一本好作品,坐火车从北美赶赴南美。在这个过程中,恶劣的自然条件让他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但是他从未对自己这个乘火车的决定感到后悔。那是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他深刻地感知到了生命的存在。
在旅行的过程中,他不仅获得了满足感,甚至把自己想成一个探险家,并且享受探险带来的乐趣。如果说,旅行中的艰辛,是为找到内心宽慰需要支付的代价,他觉得值得。
我家附近一处大排档的阿姨,每天都卖夜宵到很晚。我每次经过,都觉得她很辛苦。有一次,我问起她是否劳累,以及收入。她说有些累,不过一晚上可以赚一千块左右,这个收入,用来供她上学的孩子足够了。
她为了自己的孩子,通宵卖夜宵。虽然辛苦,但这就是她为了爱必须要支付的代价,她无怨无悔。
然而,还有一种情况。
生命中有些事,当我们没有选择时,也需要支付很多的代价。甚至那些代价我们一开始并不能预测到。
因为,我们从来不知道,自己何时会被不幸的命运选中。
日剧《一公升的眼泪》中的主人公小女孩木藤亚也,在15岁的时候,突然就患上了不治之症。她的身体开始不受控制,她不明白为什么病魔会找上她。
病痛会毫无声息地降临,就像抑郁症一样。很多人对抑郁症有着刻板的印象,认为他们不过是想太多,闲出来的。但这种偏见实际上对抑郁症患者是极为残忍的事情。
陷入精神困境的人,是孤独的。因为没有人有办法和他们感同身受。但是出于自尊,他们只能小心翼翼地把自己那些奔溃,深夜痛哭的经历,藏在一张张笑脸背后,只剩下自己独自舔舐苦闷。
重视私密的我们,手机设置了密码;在陌生人面前,尤其表现得得体。大家在掩藏自己的生活中,不开心地生活着。
但是,一个人,处在黑暗中久了,就会开始向往外部世界。因为长相奇丑,就躲在黑暗之中的人,到底是关不住自己的好奇心。一旦有机会,就想要出去探测生命的另一种可能。
作者马特·海格坦言,这本书,是他用文字的方式,到达自由彼岸的一个途径。
他告诉我们,抑郁症在我们的刻板印象中是错的,他要弱化这种偏见。另一方面,他还想要告诉我们,任何人都可能会在社会的巨大压力之下,陷入精神困境。
而人一旦身处黑暗的漩涡,就不再有清晰的视野了。
《活下去的理由》这本书,把痛苦写得淋漓尽致,把悲惨尽展无遗,甚至在整个阅读的过程中,都会产生不适感。但不可忽视的是,这本书真的把陷入精神困境中的人解救了出来。
马特·海格以一种近似挽歌的形式开始书写,以一种近似牧歌的形式停笔。短短的一本书,写尽了他遭受的一切。
不论他开始如何,结果他变得更好了。
读完这本书,我再也不会对陷入精神困境中的人流露出悲悯,我也不会再劝他们振作,我甚至开始接受命运对我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