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一大早的微信群里,好友神秘宣布,“我刚才碰到某某了,一下子都没认出她来,几个月不见,居然悄没声地瘦了十斤!而且她还在继续减肥。”
群里一下炸开锅,因为这个某某在朋友圈里悄无声息,想必是憋了个大招,准备脱胎换骨那天,亮瞎众人的眼。
在朋友圈里一片“不减X斤不换头像”的画风里,这种默默变瘦的做法简直是股清流。
我想起几个月前那些不约而同立誓“不减X斤不换头像”的朋友们,大部分都已默默换回了原来的头像。
我采访了其中的一些人,又翻了翻另一些人的朋友圈,得出结论:
他们目前没有一个是因为减肥成功而换了头像,都是因为迟迟达不到目标,实在厌烦了那个FLAG,就默默换了。
好奇怪,那些立誓的人都没有成功,反而像上文中这个朋友,一言不发就把肥给减了。
(二)
朋友圈里还有一位我的偶像Summer,在30多岁的“高龄”上,四个月狂甩二十斤。
看到她最新照片,完全换了一个人,清丽,瘦削,本来就秀美的模样更有气质了。
之所以说她是“高龄”,是因为我也在这个年龄,因此深知迈入30之后,要维持现有体型都很困难,根本别提狂甩二十斤了。
翻了翻Summer的朋友圈,知道她是通过控制饮食和运动达成目标的。
但是她的朋友圈里,既没看到立誓减肥的口号,也没有每次运动的打卡,这肥,怎么就悄无声息的减下来了?
看来,真正牛逼的人就是,不给你看开始和过程,只用结果惊艳你的双眼。
(三)
回想起我无数次的减肥经历,大部分的开始都是浩浩荡荡,昭告天下,“我要减肥了!”,然后不了了之。
真正减肥成功的那次(也就是直到现在这次,哈哈),没有跟任何人说起我的计划。
太多次半途而废,我实在无法接受那个毫无毅力的自己,怕信誓旦旦的开始,又变成无疾而终的结束。
但就是这样悄无声息的开始,却意外坚持下来了。
因为没有跟任何人提起,所以一有变化,身边人都会惊叹“你瘦了!”,这种反馈激励着我,一直把减肥坚持下来,直到达到我满意的结果。
插句题外话,之所以我瘦回生孩子之前的体重,就没能再瘦下去的原因,我今天才意识到:是因为我从没见过比这更瘦的自己是什么样子。
我的经历和见识限制了我,这也是我无法继续精进的重要原因吧!
(四)
朋友圈里盛行两种打卡。
一种是立誓型的,比如“不减X斤不换头像”,一种是进程型的,比如每次跑完步,背个单词啥的都PO个结果。
从短期来看,第二种朋友圈会比第一种更好,因为第一种只是立誓而已,第二种,至少有个执行结果。
但对于完成长远目标来说,第二种也没什么卵用。
为什么呢?
PO朋友圈这种行为,除了少部分是留个纪念之外,本质上是为了让别人看到,从而收获认可和赞美——“哇你好棒!”、“你太厉害了!”,不然,你发朋友圈设为“仅自己可见”就好了呀。
基于这种心理,行动之前就先发朋友圈的人,已经收获了一轮赞美,心理上获得极大满足,目标能不能完成,已经不重要了。
事实上,目标已经很难完成了,因为已经提前收割了因成功而获得的成就感。
而那些完成每一天打卡进程PO圈的也是如此。
如果一个人的目标是长期目标,需要无数个短期训练才能完成,那么TA不会把日常行为当成值得夸耀的事情。
比如跑全马,需要每天跑5公里,那么跑全马的人必然不会每跑5公里就发个朋友圈。
那些把短期训练PO出来收割赞赏的,其实也是没认清,现在的行动将成为一种“日程化”的行为。
你可能会为自己第一次尝试共享单车发一个朋友圈纪念一下,但如果共享单车已经成为你日常出行的工具,你还会不会发朋友圈说明?就是这样道理。
(五)
其实PO朋友圈是一种仪式感。
如果这种仪式感出现在你完成了一个重要的阶段目标时,会起到很大激励作用——比如Summer一直憋着,在瘦了十斤的时候发了条圈,众人纷纷惊呼“怎么做到的!”,这种激励会让她觉得之前吃过的苦都值得,成为一种正向激励。
但是如果这种仪式感超过了行为本身,那么PO圈就成为一种本末倒置的行为,除了提前收割成就感,没有任何益处。
想明白了这些,你就会知道,那些真正减肥成功,且减肥成就很高的人,都是什么样的了吧。
他们从来不是靠“不减X斤,不换头像”,而是,内心默默制定目标,用行动默默践行,最后用结果亮瞎你双眼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