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我评价与他者评价
情境设定为演员需要去找一个别进幔子的别针,演员的表现:
第一回:拼命的找它,却偏偏把它忘了!
第二回:找得很慢,真情激动起来,虽然没有故意要这样做。
演员自己以为第一回很OK,导演却认为第二回才是的确找了别针。
第一回:“你说你第一回是在找别针,这话别想叫我们相信,那时候你连想都没没有想过呢。你只打算为痛苦而痛苦。”
第二回:“你的确是找了。我们大家都看见的;我们理解你,我们相信你,因为你的惊惶和烦乱的心情真正流露出来了。”
“第一回是要不得的。第二回就很好。”
启示:
通常,我们需要一位导师来对自己的表现进行点评和指导,当然自己反思也很重要,不过,如果没有一个第三方视角,可能会陷于自我感觉良好而不自知。
二、目的(知所先后)
1.为目的真实地表演
“在舞台上,不要为奔跑而奔跑,为痛苦而痛苦;不要为动作而演得‘一般化’;时常要为着一个目的而表演。”
“而且要真实地表演。”
启示:
目的就像是指路的明灯,而且目的也是有层次的,有小目的,大目的,最终贯穿成一个航线,指引着前进的方向。
2.知所先后
“在舞台上,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从来就不能够从为情感而情感的激动中直接产生动作的,你违背这一条定律结果只有流于最讨厌的作伪。当你准备挑选某一动作的细节时,你要把情感和精神的内容暂时放开。你们千万不要为演嫉妒而演嫉妒,为演爱情戏而演爱情戏,为演痛苦而演痛苦。所有这一类的情感都是其先行的事物发展的结果你们应该把先行的事物努力加以思索。结果呢,这种先行的事物就会产生它的后果”。
启示:
√ 往往在一个层级中解决问题是没有用的,要高于这个层级来思考,来解决问题。
√ 先导因素能够找到,就可以自然而然的引发下一步动作,顺势而为,否则就成了装腔作势,硬拗造型了。
3.常犯错误
“在我们这个行业中,有不少常犯的错误——如热情的伪造,类型的伪造,或利用公式化姿态的演技都犯了这种毛病。可是你们非摆脱这些反真实性不可,你们千万不要抄袭热情,抄袭经典。”
“你们非生活于热情之中,生活于典型之中不可。你们只有生活于它们之中才能够产生出表演它们的演技。”
启示:
最近常常困惑于如何看书,如何学习,如何消化吸收。看到这一段,再次想到,是应该把自己放入其中,而不是隔岸观火的看书学习。
如何放自己进去?用自己的生命体验,自己的工作经验,自己的生活常识,去验证他者的话。
看书学习,如果跟每天的呼吸一样自然,而不是知识焦虑,不是占有吞噬,而是吸入空气,氧气加工,呼出废气,那就算是消化-转化-内化了吧。
喜马拉雅录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