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公民高效阅读营第十二届 读书笔记

这两天读了亲密关系这本书,其中还与我们具有亲密关系的人包括我们最亲的家人和恋人。

根据动机理论,人们的行为都是在其动机支配之下而做出的,换句话说,我们的行为都是为了满足我们的某种需求。我们追求或吸引别人来做我们的伴侣,是因为我们需要他/她的陪伴、照顾、了解、支持、赞赏、抚摸和相拥而眠。

一般而言,在我们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对伴侣的改造计划又全都不起作用的时候幻灭就来了。这时候我们会做一些“偏差行为”。在《正面管教》中,我们提到当小孩的归属感和确认自己重要性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时,会导致四种主要的“偏差行为”。

——引起注意(看看我!看看我!)

——权力斗争(我不想做,你不能逼我)

——报复心理(你伤害了我多少,我也要伤害你多少。)

——自我放逐(努力有什么用呢?反正我一点也不重要。)

前两种行为的目的时满足孩子的两大需求,而后两种则是孩子在觉得需求永远不会被满足时,被深刻的沮丧、痛苦驱使而作出的毁灭性行为。成人的亲密关系能让旧伤复发,当你因为需求不满而愤恨时,就会让你做出和小时候相同的偏差行为。偏差行为的目的往往是要控制伴侣,借此避免梦想幻灭。我们孩提时代就学会让别人来满足我们的需求,这个别人就是爸爸妈妈。在《正面管教》中我们提到,儿童的两大主要需求是归属感和确认自己的重要性。这两类需求都是来自人类共同的“爱与被爱”的本能。

每个人都想要去爱和被爱,大家如果可以去了解这些情绪背后的理由,满足另外一方的需求,这个社会上也许就没有那么多的误会和误解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