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顺利是正常的,你“只是还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在《学会学习》这本书里,作者列举了16位著名人物的学习方法以及自己的“斋藤式”速效学习法,认为学习从来就不去一件很轻松的事,但是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会让学习事半功倍。
在未读这本《学会学习》书之前,我一直都在思考一个问题:我读书是为了什么?提高自己的能力吗?自己的疑惑吗?还是用书本来武装自己?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
于我而言,读书的最大目的,是成为更好的自己。
而在这本书里,这两段话也给了我一直困扰自己的问题得到了解决。
“有些人认为自己的信念不借鉴任何先人的知识,而是通过切身的经验得到的,这样的人真的强大吗? 这些人很容易受到客观环境、心情的影响,他们在社会繁荣时欢喜,反之则叹息。没有桅杆的船无法远航。有些人有着绝不会动摇的信心,这样是好的,但并非人人如此。只要能在古代典籍中找到依靠,就可以让自己的人生不再迷茫。”
迷茫的时候读书,是大多数人都会选择一种揭开问题的方式,而问题最终解决与否,只要看你选择的书和你个人的思考感悟总结在一起,问题从来就存在,这世界上从不缺的就是问题,而解决它也就成为我们每个人要经历的,只要有过一次体会,也能够享受书本给予我们带来的好处,它里面蕴藏着无穷无尽的智慧,只不过东西是死的,人是活的,好的方法从来就不少,而在于你是否去尝试。
品读经典,可以使我们的思考思维停留在一定高度上,而不仅仅是片面化,一维化。难怪唐太宗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而经典名著,历经了朝代的变化和历史的更迭,它里面的名言警句和哲理构思,值得我们在茫然无助的时候去品读一番。
我想对于陷于迷茫和不知所措的人来说,一个好的学习方法可以让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系统化、有目的化,让你一筹莫展的学习生活变得去自己的理想水平,而不是自己一个人盲目摸索,这是书本所带给我们最大的智慧。
2.不能成功的因素很多,那你有没有想想你可能一开始的方向就错了
在关于现在年轻人看到写作赚钱或者急于求成时,大家一股脑的也去写,反而最后一切的努力行动都付诸于流水,然后哀天悲地,“为什么我这么努力,还是不能成功?”
那么我们看歌德是怎么看待这样的事情的:
歌德这样说道:“大家都不愿意多花时间去阅读那些与自己方向相同的文学作品,也不追求在文学上有新的领悟,而是着急地写出千篇一律的东西。……他们只在乎如何才能写出名作,如何才能名震天下。这种错误的努力随处可见。”
读完歌德的这段话,我们是不是心里被插了一万根针一样,没错,忠言最是逆耳,我们在乎的首先是名气金钱,其次才想到的是文章究竟怎样写才能得到上面物质需求。
在我们的努力的同时,可是我们从来都没想过,这种“错误努力法”跟我们想要达到的目标完全是背道而驰的,也就是说从一开始我们就在往相反的方向行走,那么越努力我们距离远点就越远,在我们付出了无数精力和心血的同时,理想也在慢慢化为虚无,这就是越努力越悲伤的结果。
可是大多数的我们还意识不到自己竟然犯了如此严重的错误,一边抬头仰望何时才能达到的名气金钱,一边又怨声载道,“老子都这么努力,竟然还是和以前一样,这是干啥子呢?”
错误的努力带不了正确的回报,你我都心知肚明,觉得血淋淋的现实我们都难以接受,只是如今它剖开在我们面前,我们应该像挖掉一块烂肉一样舍弃它,重新开始。
3.一件事情持续做下去的秘诀是:“在坚持某件事情的初级阶段,一定要想办法让身体的良好状态持续到明天。”
再说到如何坚持长跑,村上春树说:
“要默不作声地完成自己的长跑任务。想跑快时可以适当提速,但是不要忘记在加快节奏的同时缩短跑步的时间,想办法让良好的身体状态维持到明天。写长篇小说的诀窍与此相同。就算还想继续往下写,也要学会适当地放下笔头。这样第二天才会写得更轻松。欧内斯特·海明威也说过类似的话,想要坚持下去,就要保持同一个节奏不停顿,这点对长期作业非常重要。只要设置好一个节奏,很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学习是一件持之以恒的事情,写作跑步都是,我们不能因为今天体力充沛或者事灵感爆棚就多跑一里路或者多写一千字,因为这样产生的倦怠情绪会让我们生理有借口,从而在后来的日子里一步一步消亡,最终放弃,这于我们最初一直想要坚持下去的决心是相互矛盾的,
每天把握好一个节奏,只做今天应该做的事情,在状态好的时候及时停止,迎接另一个充沛的明天,在状态糟糕的时候也不忘坚持,咬咬牙,告诉自己“只要迈过了这道坎,那么接下来的日子里将会很轻松。”
带着这样的心理暗示,将每一天都当作是自己最最尽心的一天,不再简单地把一件事情当做完成一个任务,而是从内心接受它、认可它、喜欢它,把它当成生活中必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学习之路未完,在这本《学会学习》里,一些好的学习方法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实践的,结合自身情况,将他们内化为适合自己的学习生活的一套准则,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高效化,让本不可能的事情变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