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书店工作了七年,参加过三次羊城书展,今年虽然不再做书了,但书展我还是去看了,感受恰似红楼梦里的一句话,表面上年看着花团锦簇,烈火烹油,风光的很,可实际上内囊却已吊将上来!只是个花架子罢了。我参加的前两次羊城展还是在体育中心广场上临时展位书展,当时没有风扇和空调,还要收门票,那时场地也小真是摩肩接踵,挥汗如雨!当时书展还比较单一,基本全是书,没有什么陶瓷或艺术品展商参加,场地小里面只有一家外卖,很不方便,可当时民营书店参加的热情还是很高的,当时除了广州新华书店和广州图书批发市场参加外,还有些很有特点的特价书店,旧书店参加,让人真正有淘书的感受。记得第一次书展时有天下雨,新华书店的雨棚漏水,第二天特价处理。第二次书展时我在文津阁,四天卖了三万多,只有一个9平米的展位,所以单位平均来算我们的销售还是很靠前的。第三次是去年在琶洲参展,我们书店和小古堂都是参展一周也没到四万,在民营书店除了学而优可能是最好的了。去年民营书店参加的还不少,可是展位费人工算过,很多都亏钱,今年我去看了不单民营书店参加的少,像去年卖陶瓷,各种工艺品和玩具,礼品书画,各种小吃等好多今年都不见了,感觉今不如昔。虽然新闻上说人流量每年在上升,图书销售量如何增加,可是数字有时说明不了实质的东西。一是广东省和市级政府在大力推广,从体育中心到琶洲国际会展中心,不单场地大了,而且有空调,交通也方便,确实为人民做了好事,人们逐渐认可了书展,来的人越来越多。二是书价每年都在上涨,新闻上的销售数字没有对图书价格上涨和每年顾客人流量做同比分析,所以单一销售数字说明不了什么。三是现在很多人不是单来买书,而是来看名人的,并不是图书招徕了人,而是名星效映的显现。四是民营书店参加的数量多少,其实更能反映书展成功与否,因为民营书店是特色书店,很多家都有自己的风格,民营书店的萎缩更能说明整个社会图书市场的气候,国营有国家保护并享受优惠政策,图书市场的波动显现不出来,民营书店是书市的弄潮儿,其兴衰可谓一叶知秋!民营书店为什么参加的少了,一是平时的销售太低,做不下去倒了,二是书展民营和国营的待遇是不平等的,国营新华书店和民营老大学而优是不要展位费的,他们只承担举办文艺活动,找名人现场签售或演讲上的费用,加上他们面积太大,民营整体展位被压缩,而展位费却相比之下并不低,加上其它成本并不赢利,所以参展的少,这个原因很重要,非图书类商贩今年参加的少了,和展位费过高有很大的关系。三是批发市场的书商很多已经有良好的批发渠道,书展上的零售也不可观他们没有兴趣。四是整个图书市场的大气候的问题,特价图书被出版社控制过严,供货源上游整体萎缩,特价书店难为无米之炊,参加书展的顾客淘到好书的机会在书展上越来越少了。再者近年来出版社水平严重下滑,剪刀加浆糊成风,或是经典老书重新印刷,比方凡尔纳科幻小说最经典的还是中国青年80年代出版的那套,现在的翻译水平太差了,还有就是十万个为什么,很多出版社都出,可真正好的并不多,还有就是像凤凰文库出的学术经典,很多商务印书馆或三联已经出过了,只能说是重复。五现在中国社会是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大多数人负担也重,能静心看学术书的人少了,看的最多的是网络玄幻,各种考试书籍,购买导向也影响了图书市场和出版社的发展规划,快餐文化销售越好,只能反衬出人文文化上的沙漠越大。因此以后的广州书展能否办的更好,有实质上的进步,做为一个在书店工作了七年的人还是在忧虑中,充满期待!
四次羊城书展一个书店工作人员的感受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主演有毛孩、李倩、刘蓓、齐溪和范伟,说真的我现在已经被范伟打天下洗脑,不太能正视他正经演一个角色了。 下面我要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