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过的时候忍不住特意绕路去看了一眼那家破旧的瓦房,房子还在,只是青苔已经爬满了房檐,周围依旧有一群嘻嘻哈哈的小孩在玩耍,景依旧在,而人却已驾鹤西去。
大爷是我们村最年长的长辈了,上没有老下没有小,身边也没有伴侣。大家都习惯叫他“老王”,不管男女老少。只是我爷爷还在的时候,是不允许我没有礼貌地称呼长辈,所以我叫他王爷爷。
王大爷开着一间小面馆,店面不大,就一间瓦房。瓦房被间隔成了两部分,后面一部分是他睡觉和放东西地方,前面一部分被当成了面馆的厨房。瓦房前面摆了四五张有些岁月的小桌子小凳子。人们要来吃面就坐在瓦房前面的小凳子上,三三两两,聊聊家常,谈谈最近的粮食收成。
吃面的人大多数都是村里的人,偶尔有一两个外地来这办事的人,多是马上要派驻来这个小村落上任的村官,但看了几眼,没过两天就走了。所以只能叫来这办事的人。
要是碰上下雨的时候,王大爷就把面馆一关,到各个周边的村落是收收花生炸花生油或者收点粮食转手卖出去。王大爷就以面馆和转手卖粮食为生,富贵不了,也饿不死。王大爷也就只会做葱油面,但这葱油面做的那可好吃了。邻里乡间的还真没有人做的有他好吃。而王大爷也很大方,经常听到乡里乡亲吃面的时候叫唤“老王,加多点葱呗”,“老王,这能不能放点肉啊,我呀,没肉实在吃不下去”。只听王大爷乐呵乐呵地答应,然后把自己偶尔加餐用的肉拿出来。
小时候我最爱往王大爷家跑,王大爷讲故事比我爷爷讲故事好听多了,碰上下大暴雨了开不了面馆又收不了粮食的时候,王大爷就会抱着我坐在自家的炕头上,边乐呵呵地看着我吃他做的葱油面,边给我讲故事。
但爷爷不愿意我老爱去蹭王大爷的面,因为他和我说,王大爷赚钱不容易,自己吃喝都舍不得花钱。我那时就会仰起头,问爷爷,那王大爷赚钱都用来干什么?做好事呗。爷爷叹了一口气。奥。那时不懂得做好事意味着什么,就低下头继续舔自己手上的糖。
有时王大爷也不只给我讲故事,还会讲一些年代久远的事情。讲我爷爷奶奶那个年代的事情,讲我爸爸小时候有多调皮。
我不懂事,问王大爷:“王爷爷,你为什么不娶老婆啊。”
“王爷爷有娶老婆啊。”
“那老婆呢?”
“跑咯。”王大爷还是乐呵乐呵的。
后来我才知道,因为王大爷太爱做好事了,年轻的时候娶了个老婆,成家后也不改性子,家里有点钱就拿出去做好事。老婆受不了家徒四壁,贫穷望不到头的生活,就跑了。
再后来,我听说村里通往大路的唯一一条水泥路都是王大爷出钱修的
我长大一点,学习忙了,也没有空天天往王大爷家跑了,但是偶尔有空还是喜欢钻在王大爷的瓦房里,虽然破旧,但温暖,还有那熟悉的面的味道。
我有次边吸着面条,边问王大爷:“王爷爷,你为什么要花钱做好事啊。你可以把钱存起来过更好的生活,住更大的房子啊。”
王爷爷和蔼地看着我:“这好事啊,总得有人做的不是。”
“奥。”我似是而非地点点头。
再然后我就上大学了,一年就回一次家。王大爷的头发越来越白,腰弯的越来越下。已经没有办法再窜大街小巷去收购粮食了。只能下点面,继续维持着面馆的小生意。偶尔再听说他又给哪家贫穷的小孩资助上学的钱了。
年又一年。去年年初的时候,接到爸爸的电话说王爷爷去世了,去世的时候身上仅剩下两万块和一张小纸条,写着如果哪天我去世了,把这钱用来给娃娃们买书看。娃娃们要学多点文化。
后来这钱用来给村里的小学建立了个图书馆。
我会时常想起王大爷,回家的时候也会特意绕路去看看他那间充满人情味的小面馆。泪眼中浮现的是他那张满脸皱纹和蔼可亲的脸。
以及他的那句话“这好事啊,总得有人做的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