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善浩
我听做木匠的老前辈讲,传说鲁班在默默无名之前,有一次给东家取梁木,不小心把二根梁木各截短了半尺。
鲁班晚上夜不能寐,忧心忡忡地告诉了妻子,妻子说:“明天你在二根梁木的连接处挪开一尺距离,并在二端接口处的底部加托一根结实的梁底楣,然后叫东家去扯一块大红布,把它包裹起来,再搞个仪式,唱吟几句喝彩歌谣。”
就如此这般,鲁班的难题不仅迎刃而解了,房东还开开心心地对鲁班千恩万谢。鲁班的妻子把这个应急纠错的过程慢慢演变成为了“上梁”仪式。
从此,上梁的习俗在民间各地慢慢流传开来,并世世代代地把这个仪式沿袭了下来。现在很多城市已把上梁的喝彩唱词列为了国级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我们浙江富阳一带,上梁分成二次进行,第一次叫上毛梁,顾名思义就是仪式简单,把加工好的栋梁搁上屋顶,放几串鞭炮,抛洒些馒头、糖粒就算毛梁初成。
待整幢房子装修好完毕后,择个良辰吉日开始正式上梁。这次上梁的仪式就比较隆重了,不仅要邀请所有亲朋好友来赴宴,还要宴请感谢各种工匠的师傅们及曾经帮工过的四乡八邻。
盖房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大梁是承载房顶重负最主要的横跨构件。它的稳当与否直接影响到房子的寿命及家人的人身安危,所以大梁这道工序对于房主来说是特别的重要与讲究。
为图个吉利,栋梁最好是“偷”来的,寓意“外财(材)入室”,乃是发家致富的好兆头。
所谓“偷梁”,就是房主在筹建房屋时就要留心寻找适合的树木,在别人的地头或山上。通常选用杉木为佳,杉木抗弯曲不易折断,还耐雨水的腐蚀。
事先观察好地形路线,请上三五好友,酒肉款待。直至夜深入静时,带上砍伐工具及手电筒悄悄地出发了。
因为栋梁树从砍伐起就讲究不可横着落地,所以在锯树的时候得一个人用肩扛着以防倒地。大家分工明确,照电筒的照电筒,放哨的放哨,拉锯的拉锯。
不一会,截去稍头,削掉枝条,大家扛着梁木“吭哧吭哧”地一路小跑到了家。当然了还有一个很关健的环节,是房东必须在树菩头上留下相应价值的红包,并压上块小石头。
大家七手八脚地把梁树搁放在事先准备好的木马上,严禁小孩与妇人骑跨,严禁碰触污秽物。
第二天,木工师傅用铲刀“嗖嗖嗖嗖”地削去树皮;墨斗弦线“叭哒叭哒”地弹好准线;板斧“咔嚓咔嚓”地削去边缘线外的多余部分。
一根崭新的栋梁宣告完成,包上红布头,随着缓缓上升的麻绳索,师傅们手脚麻利地把它搁在了山墙上。
吉时一到,燃放几串鞭炮,抛洒一些馒头与糖果,以示毛梁仪式顺利完成。
整幢房子装修完毕后,再择一个黄道吉日,便正式开启隆重的上梁仪式了。
那天,宾客盈门,高朋满座,阳台柱子上及大门两侧,贴满了各种对联。如“华屋辉生壁,春山绿到门”,或“建成新屋千般美,和睦家庭万事兴”等喜庆对联。
吉时一般选在上梁当天的下午,这个根据各地风俗的而定。
木匠师傅揭开一溜瓦片,放下在上毛梁时候卷裹上去的大红布,高声唱曰:“大梁来自昆仑山,云母娘娘发现它,程咬金大将砍伐它,天兵天将抬到鲁班大师的大作场。鲁班大师用尺量一量,大头取大梁,小头取小梁,中间取起龙凤紫荆梁。”
唱毕,木匠师傅抡起斧头把数枚铁钉楔入大梁之中,寓意为人丁兴旺。再把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等五枚不同时代的铜板楔入梁树之中,寓意为子子孙孙万万代。
然后用大红布裹住小米、高粱、麦子、稻谷、玉米等五种粮食一并把栋梁包卷起来,寓意为五谷丰登。
接下来是敬梁三杯酒。工匠作头唱曰:“第一杯酒敬过天地,第二杯酒敬过龙凤紫荆梁,第三杯酒,敬请鲁班先师坐中堂。”
然后是“抛五方”的环节。房东与家人手擎一块大红布围在一起,工匠作头一边把馒头抛到红布上,一边唱彩词。
一唱曰:“一对馒头抛到东——紫气东来——代代儿孙出国栋。”房东大声应和:“好啊!”
二唱曰:“一对馒头抛到南——祥云南聚——代代儿孙中状元。”房东大声应和:“好啊!”
三唱曰:“一对馒头抛到西——祥光西照——代代儿孙保平安。”房东大声应和:“好啊!”
四唱曰:“一对馒对抛到北——四方八邻——代代儿孙好享福。”房东大声应和:“好啊!”
五唱曰:“一对馒头抛到中——落地生贵——荣华富贵万万年。”房东大声应和:“好啊!”
据传,有些吝啬的房东在整个建房期间非常苛待匠作师傅们,工匠作头便会在喝彩唱词结束后,自行胡诌几句调排东家:“要富?还是要贵?”
东家不加思索地回答:“富与贵都要!”作头大声喝道:“既然富贵都要,为何不跪?”是真是假就不得而知了。我想这个传闻旨在善意提醒房东要善待幸苦的匠人及帮工们吧。
喝彩唱词结束后,只待吉时到点,各种大小鞭炮劈劈啪啪响起,声音震耳欲聋。空中如蝗虫般穿梭的馒头糖果夹杂着浓浓硫磺味的硝烟,使人看了眼花瞭乱。
这里一堆、那里一群抢馒头的人们,嘻嘻哈哈地簇拥来簇拥去,争先恐后地争抢漫天飞舞的馒头和糖果。场面蔚为壮观,热闹非凡,开心的人们把上梁喜庆沸腾的氛围推到了最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