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冶长第五:君子与仁(2)

注:

译文参考自《隐藏的论语》。

解读是个人暂时的浅见。

这一节只要是点评弟子,看他们是否做到了君子,是否做到了仁。

5.3

【原文】

子谓子贱,“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

【译文】

孔子说子贱:“这人真是个君子啊!假如鲁国没有君子的话,他是从哪里学到这么高贵的情操呢?”

【解读】

在论语里面对人的评价最高就是君子了吧?那君子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

5.4

【原文】

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lǔ),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

【译文】

子贡问:“你觉得我怎么样?”孔子说:“你啊,象件东西。”子贡说:“什么东西?”孔子说:“瑚琏。”

【解读】

之前有说过,君子不器,不是定型的人才。那这里就看到,对人的评价除了君子,有一种就是器,是定型的专才。

5.5

【原文】

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jǐ),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译文】

有人说:“冉雍虽然有仁德,可惜说话不够机灵。”孔子说:“哪里非要会说好话呢?以伶牙俐齿对付别人,常常招致别人的厌憎。我不知道他是不是仁,可哪里非要会说好话呢?”

【解读】

那知道了器不是君子,这里就说明了,仁应该就是君子的特质了吧。

5.6

【原文】

子使漆雕开仕。对曰:“吾斯之未能信。”子说(yuè)。

【译文】

孔子让漆雕开去做官。漆雕开回答说:“我现在对做官还没什么信心。”孔子听了很高兴。

【解读】

漆雕不急不躁,对自己也有一定的认识,这让孔子很高兴。也就是有自知之明。

5.7

【原文】

子曰:“道不行,乘桴(fū)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译文】

孔子说:“人心不古,仁政不行,不如做个小木筏子,漂洋过海算了。会与我同行的,这个人应该是仲由吧?”子路听了特别高兴。孔子有说:“仲由这个人,除了胆大过我,就没什么可取之处了。”

【解读】

子由勇猛,但在孔子看来其他没什么长处,连器都算不上,这也不是君子。

5.8

【原文】

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译文】

孟武伯问子路做到了仁吗?孔子说:“不知道啊。”他又问一次。孔子说:“仲由啊,在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里,可以让他做统帅,管理赋税和军事,但我不知道他是不是做到了仁。”孟武伯又问:“冉求怎么样?”孔子说:“冉求这个人,可以在一个千户大邑或有一百辆兵车的家邑里当总管,但我也不知道他是不是做到了仁。”孟武伯又问:“公西华呢?”孔子说:“公西华嘛,穿着礼服,站在朝廷上接待贵宾,他可以应对自如,但我也不知道他是不是做到了仁。 ”

【解读】

如果仁是君子的特质,那怎么样判断一个人是否称得上仁呢?这里孔子没有给出正面的解答,只是说单纯的管理能力并不能说明是否有仁。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