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就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村娃,以此为称号已经度过了二十多个年头。以不羁放纵,不安套路出牌为行事风格;以敏感玻璃心为性格特征。以专注和质疑为思维方式。大概这就是我眼中的自己。
而这些所有的特征都是在上大学的过程中我自己所理解和感悟到最后慢慢形成的。之前从来都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除了知道自己要上大学,上大学干什么?这个问题没考虑过。一直到上了大学后,才发现自己真正的需求和想法。
上大学的时候喜欢读关于哲学,关于心理,关于各种人物传记等这些书籍。被很多人认为这就是自命清高。因为那时候大家都在准备四六级考试或者其他的各种考试或者考证。而我是一个从来没有企图通过这些考试来确认我自己价值的一个人。所以从小痛恨考试,也因此被很多人视为异类。
学校里我经常思考的问题也大部分都是关于一些非常“不接地气”的问题。经常会思考关于儒释道的区别、佛洛依德与国学的联系,人性的思考 、无神论者等等。反正就是喜欢思考这些大多数人认为是神经病的问题,并且也是时常以此为乐。
但是随着自己离开大学,进入社会。发现自己的能力很难去养活好自己之后,我彻底的放弃了所有的这些思考,也没有继续这些爱好。因为人总是要接受现实的嘛!
越来越和这个社会的联系紧密,你就必须承认自己越来越俗。而我自己大致上也就过上了很多人眼中的接地气的生活。
在我看来生活方式大概有三种,当然这几种分类与职业没有任何关系。
第一种人完全是为了钱而活着,这也是大多数人的生活状态(学历越低这种现象越是明显,当然不是贬低学历低的人,只是一个事实的阐述。)
第二种人活着为了吃饭,也就是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活着,只是单纯的存在于这个星球上。
第三种人为了理想活着,这个理想当然有很多种类。可以是利他主义者也可以是实现自我价值以及其他。
这三种人中有一些比较奇怪的现象。很多人都在第二种却误认为自己是第三种人。
有些在第三种的无赖之下过成了第一种。
当然最为幸福的莫过于活在第三种之中,有了第一种人的资源。
最为悲哀的莫过于纯第二种。
随着自己越来越“融入”这个社会,我本人也成了“伪第一分类人群”和“伪文艺青年”,学会了为钱而活着,但是内心难免会有些不安。
有时候我们也许会安慰自己,有得必有舍。
但是事实情况其实我们心里很清楚,现在的我们到底和理想中的自己差距有多么大。我们所有的曾经的骄傲和目前的结果来看相去甚远。
不是我们不够优秀也不是这个社会有什么问题,而是我们这个社会的本质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而我们在经济建设方面好像是一无所有,所以只能与自己的想象或者说的干脆一点,和物质和金钱越来越远。我们的本质就是“伪第一类人群”。所以金钱同样也就离我们越来越远。
坚持的理想换不到车房不是因为我们不够优秀,而是因为我们追求的不是车房,而是理想。
所以不管怎样,始终如一的初心需要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