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无法选择圈子,就别自视甚高
如何理解这句话呢,简而言之就是:如果你看不惯周遭的一切人与事,觉得他们太LOW以至于配不上你,那就离开,去你认为对的地方。
如果你根本没有选择权,那说明是你自己境界还不够。
既做不到改变,也做不到包容,注定只能在纠结中痛苦。
举个简单的例子:在备考MBA时听说,我们本届原本有位高富帅,预录取后,他被招生老师拉入群,群聊天的内容,让高富帅觉得我们众人的水准远低出他的想象,愤而退群。
但高富帅还是参加了层层选拔考试,最后再三权衡,放弃北大,去了长江商学院。
这位只存在于传说中的高富帅,将永远成为我们想象里的人物,但不得不佩服的是,无论是学习能力还是财力,人家都有更多的选择权。
曾经我也看不惯同学中一些人的行为举止,觉得三观相去甚远,日后恐怕很难好好相处。
但前不久,正是我曾经看不惯的一位同学,真诚的帮了我一个大忙,让我不得不重新思考从前衡量人的标准,是否太过狭隘与武断。
结合高富帅的例子,我发现,读MBA这件事,本来就不同于曾经义务教育的求学过程,某种意义上来说,同学是你自己选择的结果。
和你做同学的人,很大程度上,跟你的能力与水准,并不会相去甚远,大家成为同学的大前提便是,一群差不多的人,聚集在一起。
搞不清楚这个状况,以为谁比谁差,或自己比谁更好,则是连岳说的“拎不清”。
所以,如果你不满意现状,与周围的圈子无法融入,要么改变自己,去接纳对方并且努力融入,要么付出行动,像高富帅一样寻求更适合自己的圈子。
什么都不做,却一味吐槽自己怎么老是碰上猪一样的队友,就显得幼稚可笑了。除了证明自己也是猪以外,无济于事。
-2-承认自己无能,也是一种进步
今年4月,我一个月写了6篇约稿,挣了3000余元稿费,以为自己马上就可以成为自由撰稿人,过上时间自由,收入尚可的生活了。
那时我还在上班,只能兼职写稿。我想,如此情况下,一个月尚且能写出6篇稿件,全职写稿,不说多,double一下不是易如反掌。
等到真的付诸实践,才发现,写作这种事,可能与精力投入是有一定关系,但更多的,还是来自平日的积累,以及专业素养。
后来我在家全职写作,也并没有比兼职更高产。
5月下旬,我供稿的一家平台,不知为何原因突然停更,创始人也人间蒸发,收入的一半来源锐减。而另一家平台由于审稿严苛,稿件十里挑一的录取率,令人心力交瘁,最终我知难而退。
再看看周围那些大公众号们都在玩什么:除了那些本来就是撰稿人,有着深厚写作积累的自媒体,他们靠打赏与广告获得收入之外,剩下的大V,不是在开各种培训,就是组织社群收入会费。
靠写作直接变现,确实不是一条普通人能走的道路。我承认,我确实做不到。
想明白这一点,不知该说遗憾还是轻松。
我不会放弃写作,但我也明白了,这件事无法完成我的职业理想,我还是要踏踏实实工作,获得可靠的收入。
兴趣没有变成一门手艺之前,确实不足以谋生,不足以撑起想象中美好的自由生活。
-3-与孤独相处,是无止境的修炼
我曾以“会玩”自诩,认为自己非常善于独处。
在武汉工作的时候,我住在10平米的出租屋里,买了跳舞毯和麦克风,周末看书上网之余,要么用“巨星”软件唱歌,要么在跳舞毯上蹦跶几下,一天很快就过去了。闺蜜一直逢人就说我特别会自娱自乐,一个人永远不会无聊。
最近我才发现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善于与孤独相处。
这段时间,孩子回老家过暑假,先生也出差在外,我每天一个人在家,加之暂时没有工作,时间多得令人发慌。
虽然给自己找了事情,学外语,练琴,跑步健身,但这些事情都需要消耗意志力。
每当意志力耗尽,只想躺在沙发上看电视,就感觉时间过得太慢了。
曾经工作缠身,回家还不得不强打精神陪伴孩子的时候,出差成了我最向往的放松方式。
而如今拥有大把时间却不知如何消磨时,才发现,与孤独相处这项技能,还得不断修炼。
很可能没有人走进你的内心与你对话,很可能你最需要与人畅谈时发现大家都忙着,最终,我们还是需要学会自处,自己消解内心的情绪,打起精神面对新的一天。
上次看到王路写的,当自己有情绪需要排解的时候,不是找好友聊天,因为好友可能也并不想听你倾诉,唯一的办法就是给好友发个红包,“给予”之后,心态自然就平和了。
看到这,我乐了,想到发红包会肉疼,我还是乖乖的独处,自己排解内心的孤独吧。
等到可以从容与孤独相处,自己一个人也可以把生活安排得妥帖有序的时候,离成为一个真正有趣的人,又近了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