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重新探索自己,内心总会有点嫌弃自己的感觉,觉得现在的自己不够好,希望去探索更好的自己,那什么时候才算是更好的自己呢,而非要等到更好的自己,才能学会去热爱生活?所以我所理解的重新探索自己应该是回到自己的本心,正所谓本心俱足,只是我们走了太久忘记了它的存在。
记得这几年走出舒适区比较火,很多人开始换工作、换伴侣、换发型等等,以为改变了外在的环境就能改变内心,不可否定确实有点帮助,但我认为这只是治标不治本,那是不是我们就不能改变了呢,那倒不是。上个月看了心理学家陈海贤老师的《了不起的我》,改变了我对舒适区的看法,书中说舒适区不是一种能看得见具体的东西,而是背后看不见的反应行为模式,这是第一种心:习惯心。
樊登老师讲人受两种情感驱动,一种是恐惧,一种是爱。恐惧是抽象的,抽象的让人害怕,但不可否认恐惧让我们脱离一些紧急危险,只不过是我们平常习惯了恐惧,以为只有恐惧。不过从生理学来看,恐惧也不过是一点身份反应而已,不知大家是否有这种感受,经历过一些我们认为的恐惧的事情后,感觉也就那样或者说即使事后还是恐惧,好像事情也不是如我们所想象的一样,这是第二种心:恐惧心。
以上两种心有时候会阻挠我们的成长,所以我们要回到自己的本自具足的本心。我想到了以下几个方面:
1、生活是具体的,我们要活的具体点,比如好好吃饭,好好喝水,好好睡觉。今天早上有点焦虑,我尝试用樊登老师体会水温的方法去感受我真实具体的存在。生活不是大乱炖,而是三菜一汤。
2、情感是丰富的,我们要接纳一些我们平时俗称的“负面情绪”,说出负面情绪,我又想起樊登老师讲解的一本书,书中说正面情绪和负面情绪的区分不在于情绪的好坏,而在于我们的存心,比如我们发自真心的悲伤也是一种正面情绪,是一种疗愈。好情绪不仅仅是笑的多开心,还有哭的多温情。
3、灵魂是有趣的,刚刚洗澡的时候想到为什么男女两个完全不同的“物种”要结合在一起,我想到的是正因为不同,才更让我们所看到的世界完整,才让我们不仅仅局限于自己的角度去看待这个时间。每一个的灵魂对于一个有趣的灵魂来说都是有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