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读书会快一年了,感谢朋友的陪伴。《大学》也快读完了,有很多启发。
今天的文章谈道,大道无形,如空气,无处不渗透。“道,在行为德。而人之生也,秉是以生”,人应有道,德是道的体现方式,及得道路径。说了得道会如何:“具天地之灵,备万物之情。圣哲之士,明于本来,察乎形神,而知生死、别性情”。说了失道会如何:“知行遗神,知情忘性,逐物不返,伤生不复”。德乃修养而来,何谓德,仁义礼智也。
话说,对于得道的状态,我是好向往。那是一种通天地,通人事的感觉,多牛逼。
打动我的更是有一句“人不能自持其心,则终日不知所亡”。我们谈到物我的关系,你是要物为我所用,还是被物克?我们需要的是物小,你大,你比物强。推到别人与自己的关系也一样,你被影响的程度可能决定了你在多大程度上当了别人的养料,也可能是多大程度上被你所用而成就出自己。两者的区别就在于,你是否能自持其心。你永远要有经过自己独立的思考体系。所以,今年的一个目标是跟着自己跑,一点点建立自己的体系。
还有一句是“以先尽人事,而后可进于道。若人事不能善,安望道之成?”这个让我想到最近在做的一件很揪心的事情,我能做的就是全力而为,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做也做了一半,就必须往前冲,不许退缩。每一次与人交往,做事都朝着最好结果去做,也是格物致知的一个体现了。想想以前,我其实好多次中途单方面放弃。会因为别人的一个举动而觉得这事无法再进行下去了,这情无法再叙了,而不知,任何彼此的关系都可以随时发生改变。我可以接受无疾而终,但往后,只要还有空间,就必须试到底,不允许绝对的僵持局面发生,除非别人不仁不义,那我以牙还牙。
学拳的时候,会有一个膝盖弯曲的姿势,只有在那一个点上,你人是稳定的,别人推你的腿不会摇晃,立住了。愿今年找到这个点,能持已之心,立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