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导老师:张月朗 吴谨 通讯员:伍翔宇 刘斯哲)
7月13日,“芙蓉学子·乡村振兴”公益计划湘潭大学学生会赴泸溪县新寨坪村暑期社会实践团深入新寨坪村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在村干部的带领下,对新寨坪村文旅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发展状况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考察。
在村干部的带领下,实践团对新寨坪村进行了实地调研,参观并了解了新寨坪村发展历史与现状。在与村干部的交流与探讨中,团队成员详细了解了村委会在推动当地特色生态旅游与非遗文化传承方面采取的措施,以及目前新寨坪村对游客吸引力和宣传力度不足的痛点。实践团成员针对地方文旅产业的发展瓶颈积极建言献策,并为新寨坪村解决目前发展困境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为多角度、多方面了解新寨坪村现状,实践组还通过问卷调查、走访入户的形式对村民展开调研,进一步了解村民对如何利用当地资源来促进新寨坪村发展的意见与建议。团队成员也为村民们展示了实践团为新寨坪村定制的旅游路线等实际措施,听取村民想法并做出相应改进,使其更加符合当地文旅资源分布情况,路线安排更加合理。
经前期调研,实践团为新寨坪村古树群落及特色农产品构建出“家族IP生态圈”,包括古树形象——“森森”、椪柑形象——“阿柑爷爷”、佤香米形象——“佤宝”等,汇聚、凝练当地文化内涵,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力求以更直观、更鲜明、更具形象的方式展示新寨坪村风采,打破乡村同质化,树立起独特村庄形象,提升新寨坪村关注度,打造拓宽农产品销售、加速旅游经济发展的文化推手。
在走访调研过程中,同学们深刻理解到何为“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对于优化“文旅+产品”协同发展模式有了更清晰的想法。实践团将充分发挥好当地古树群落与非遗传统文化等优势,深入挖掘新寨坪村特色资源,通过拍摄特色宣传片等手段,打造具有新寨坪村特色的乡村文旅IP名片。面对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实践团以青春为笔,不仅在理论上进行探索,更在实践中积极行动,将所学知识与乡村实际相结合,为乡村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出谋划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