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组第六天读《庄子》之庄周梦蝶

      “庄周梦蝶”的故事老早就知道,静下心来细细品味,确是第一次。

      简单的一个故事,表现了一种人生如梦的人生态度。千变万化,都只是道的物化而已。庄周也罢,蝴蝶也罢,本质上都只是虚无的道,是没有什么区别的。这是“齐物”论的核心。“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也,而愚者自以为觉,窃窃然知之。”若非要对号入座,我应该是“自以为觉”的愚者,是不会把梦当真,非要分出个真假,辩出个是非的人,看了庄子的“齐物论”,收益匪浅:我以往的是非观,是就是是,不是就是不是,泾渭分明的,好像一直追求的真理,也是非此即彼,爱憎分明。与人争辩,也是非要分个高低上下,并以此划分心灵归属。

        庄子说,世人原本也都承受着蒙昧与晦暗,我们又能让谁作出正确的裁定?让观点跟你相同的人来判定,自不能作出公正的评判!让观点不同于我和你的人来判定,既然看法不同于我和你,怎么能作出公正的评判!想想还真如此,那么以往自己坚持非对即错,岂不是太自以为是了,庄子的观点,能让人在很多时候放下我执,站在更高的境界看问题,用更柔和的眼光看世界,用更宽广的胸怀容纳物事人非。

      目前,还做不到庄子的“道法自然”,用自然的分际来调和,用无尽的变化来顺应。但可以拓宽自己的心胸格局,慢慢变得柔和坚韧。

  “什么叫调和自然的分际呢?对的也就像是不对的,正确的也就像是不正确的。对的假如果真是对的,那么对的不同于不对的,这就不须去争辩;正确的假如果真是正确的,那么正确的不同于不正确的,这也不须去争辩。忘掉死生忘掉是非,到达无穷无尽的境界,因此圣人总把自己寄托于无穷无尽的境域之中。”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