袭人在《红楼梦》中有着极其特殊的地位,她是宝玉的首席大丫头,对于宝玉来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位居“金陵十二钗”又副册第二位,排列在晴雯之后。
袭人其人和性情
袭人姓花,本名珍珠,因家里比较穷,将她卖给了贾府做丫环,是贾母的大丫头。《红楼梦》第二回中交待了为什么将袭人给了宝玉,“贾母因溺爱宝玉,生恐宝玉之婢无竭力尽忠之人,素喜袭人心地纯良,克尽职任,遂与了宝玉。”能够得到贾母的充分认可,也从侧面证明了袭人的工作能力、水平和业绩。
袭人比宝玉大两岁,宝玉取陆游“花气袭人知骤暖”之诗句,给她更名为袭人。袭人的特点是服侍谁就对谁死心踏地,服侍贾母时,心中眼中只有贾母,服侍宝玉时,心中眼中只有宝玉。这期间,史湘云在贾府住的时候,她也曾经服侍过史湘云,后来湘云还提起过,说两人“亲如姐妹”。由此可见,袭人的人品好,心地善良,对主人忠心耿耿,不管是服侍谁,都甚得主人欢心。
袭人实际是宝钗的分身,相当于另一个层次的宝钗,不识字的宝钗,但她与宝钗的性情、品行、遵守的道德水准是一样的。《红楼梦》第三回中写道,“只因宝玉性情乖僻,每每规谏宝玉,心中着实忧郁。”后面多个回目中,有袭人规劝宝玉的描写,可见,袭人也是存有与宝钗差不多的心思。
袭人的命运与结局
宝玉在太虚幻境中看到的“金陵十二钗”又副册,花袭人的判词是,“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
从曹雪芹给袭人的判词中,我们可以得出袭人是嫁给了优伶蒋玉菡,与怡红公子贾宝玉最终还是无缘。由于《红楼梦》只有前八十回的文本,具体不知道最后袭人是在什么情况下嫁给蒋玉菡的,但从脂批本中可见看到,在贾家落难后,她与丈夫蒋玉菡一起资助了宝玉和宝钗夫妻,所以脂批说花袭人“有始有终”。
总有一些红迷们对袭人嫁给蒋玉菡之事耿耿于怀,就此对袭人各种的横加指责,其实,我觉得如此解读是违背曹公之原意的。因为《红楼梦》后面的文本虽然缺失,我们没办法看到,但在前八十回里,曹雪芹对袭人所用笔墨之重,对袭人的态度是显而易见的,曹公给袭人的定义是“贤袭人”。
我们不说别的,单单从这首判词中就可见一斑。“温柔和顺”、“似桂如兰”,说的是袭人的性格、品行与性情。桂花,代表着高尚的道德和崇高的品质;兰花,历来被人们当作高洁、典雅的象征,与梅花、竹、菊一起被称为“四君子”。“枉自”、“空云”、“堪羡”、“谁知”等词语,强烈地表达出了作者曹雪芹对宝玉痛失袭人的惋惜之情,这是所有判词里情感表达最外露的一首,甚至可以说是超越了“金陵十二钗”正册中众钗的判词。
袭人的特殊身份
袭人对宝玉来说,有着多重身份,她担当着的既有母性和亲情的成分,也有爱情的成分,还有依附的成分。
首先是管家的身份。袭人是怡红院的大管家,绝对的当家人。第五十一回袭人母亲去世时,她回家去了,睛雯生了病,宝玉请医生打赏银子,别的人都不知道银子放哪儿,也不知道银子的斤两,由此可见袭人是怡红院里的“一把手”。
袭人不仅仅行使着管家的职责,宝玉的吃、穿、住、行等所有的日常生活,都是由袭人来打点的,并且井井有条,这实质上行使的是一个母亲的职责,但在当时的贵族社会中,母亲反而是不管孩子这些日常琐事的。我们从文本中也可以看出,王夫人从来不管宝玉的这些事情,里里外外,上上上下,全是袭人在忙碌、在操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袭人还扮演着母亲的角色。虽然,她仅仅比宝玉大两岁,宝玉在她那儿首先得到是母爱、是亲情。
其次是爱人的身份,也就是准姨娘的身份。第五回中,与宝玉有肌肤之亲的人就是袭人。如果说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秦可卿是开启他性意识的人,那么袭人是在现实生活中给了宝玉性体验的人。也正是由于这一回的描写,使很多红迷对袭人大加鞭挞,其实这是一个误会,是因为很多人并不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家法规则,《红楼梦》第五回中是有说明的,“袭人素知贾母已将自己与了宝玉的,今便如此,亦不为越礼。”
最后的一个身份是丫头下人的身份。袭人虽然是下人,是丫头,但是一个有特殊身份的丫头。因为她是贾母给宝玉的丫头,所以宝玉平时是要叫袭人姐姐的。有一次,宝玉当着查夜管家媳妇的面叫了袭人的名字,还被教训了一顿。由此可以看出袭人身份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因来自于贾母处,所以她不同于一般的小丫头。但袭人从不因为自己身份特殊而颐气指使,这一点,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与睛雯的飞扬跋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红楼梦》书中描写袭人的谦恭比比皆是,就不再一一例举了。
《红楼梦》中人物塑造的都非常成功,不管着墨多少,每一个人都惟妙惟肖,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尤其是袭人这个人物的塑造,极其立体、鲜活、生动。我觉得,在某种程度上来讲,读懂了花袭人,才能算读懂了《红楼梦》,才算能真正明白了曹雪芹。
于2018.9.29 21:50
NO:201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