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第一缕阳光,本应该是美好而祥和的,此刻却被来自“新型冠状病毒”的阴霾笼罩着大地。
这场在春节期间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大家返乡和旅行的步伐。取而代之,每个人都拼命的刷着手机,生怕遗漏了半点资讯。
灾难面前,我看到了人生百态。有的人惶恐不安,有的人愤怒宣泄,有的人坚守在生命保卫战的前线,也有的人想方设法逃离。作为家长,我深深地意识到,我们成年人的每一种情绪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那么,我们应当用怎样的情感态度,来和孩子一起面对灾难呢?
灾难是可怕的,但却也带给我们思考生命与成长的机会。以下十个问题是我搜集了大量资料之后精心整理出来的,希望能够帮助孩子们认识这场灾难,学会自我保护。
1、细菌与病毒的区别是什么?
细菌是一种由细胞膜、细胞壁组成的一种生命体,可以和人类共存。除了少数有害细菌需要防治之外,大多数细菌都是有益于身体健康的哦!
病毒不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体,而是一种类似于“寄生虫”的存在。它的生存依赖于细菌和细胞,它会趁着我们人体免疫力低下的时候入侵我们的身体,并且在我们的身体里自我复制,侵害我们的健康。想要杀死病毒,必须依靠强大的免疫系统或者药物才可以哦!
2、什么是新型冠状病毒?
冠状病毒是一个大型病毒家族,因为在显微镜下观察它的形态好像戴上了王冠,所以得名。已知可引起感冒以及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和SARS等的较严重疾病。冠状病毒很容易变异,这次新型冠状病毒是以前从未在人体中发现的冠状病毒新毒株。
3、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途径和症状是什么?
此病毒传播途径有三:
一是通过咳嗽、打喷嚏在空气中的飞沫传播;
二是与病人接触中传播;
三是触摸被污染的物体,然后用脏手触碰嘴巴、鼻子、眼睛导致的传播。
此病毒主要在冬春季流行,疾病的潜伏期平均7天,短的2-3天,长的10-12天 。常见体征有:呼吸道症状、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
4、新型冠状病毒最怕什么?
新型冠状病毒对热敏感,56摄氏度30分钟、75%酒精、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杀灭此病毒。
5、为什么冠状病毒如此可怕?
衡量一种病毒的危害程度,一看致死率,二看传染性。新型冠状病毒已具备致死性,而且是空气传播,并且目前没有特效药。唯一办法只能避免接触病毒源,保护自己。
6、哪些人容易感染?
对于免疫功能较差的人群,例如老人、孕妇或存在肝肾功能障碍人群,病情进展相对更快,严重程度更高。是否感染取决于接触机会,并不是抵抗力强的人感染风险会更低。
7、感染后为什么要隔离?
将传染病病人或病原携带者在传染期内送到医院的传染病房或安置到指定地方,使之与健康人或非传染病人隔开,暂时避免接触,以防病原体向外扩散的一种应急措施。这是一种对公众健康安全负责任的态度,也是国际社会通行的做法。基本将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期定为14天。
8、什么是非典事件?
非典,全称非典型肺炎。起源于中国广东,因为非典发病猛、传染性强、且死亡率高,在当时导致社会极度恐慌,因为政府先期无经验未采取强制手段,正值春运高峰,病毒大面积扩散。于2002年12月发现第一起病人至2003年7月最后一例病人,为期八个月。全球累计非典病例共8422例,涉及32个国家和地区,死亡人数919人,病死率近11%。非典和当下的新型冠状病毒极其相似,如果第一例病人得到有效的控制和实施隔离,就不会有这些血淋淋的数字。因为有了2003年非典的前车之鉴,本次政府采取了大量的强制措施相信应该会很快速得到控制。
9、面对疫情,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自己?
1)出门必须佩戴口罩,并且四小时更换一次。废弃的口罩撕碎后放在小塑料袋里丢弃,避免二次污染。
2)避免近距离接触任何有感冒或流感症状的人。尽量不去人多的地方。在病情还未得到有效控制的非常时期,建议和孩子待在家里,停止一切外出活动。
3)进家门或吃东西前用热水和肥皂洗手,也可随身携带含酒精成分的手消毒剂。
4)将肉类和蛋类彻底煮熟再吃。
5)避免接触和食用野生动物。
10、新型冠状病毒从何而来?
根据国家相关科研工作者的研究报道,2003年非典型肺炎传染源是蝙蝠,而这次新型冠状病毒的发病轨迹和非典十分相似。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钟南山院士指出,新型冠状病毒来自于武汉的华南海鲜市场,这个市场里出售和关养着很多的野生动物。较大可能是通过野生动物传播给人的。
了解了这10个问题,家长可以和孩子进一步更加深入地探讨有关这次疫情乃至疾病与生命方面的话题。我将在接下来的一篇文章中分享我和女儿的亲子对话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