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发布后收到了一些反馈,决定试着扩展地图,加入整个环南海地区(其实就是中南半岛),中国日本朝鲜暂时被海水淹没。
大理
自大理太祖段思平于西元937年建立大理国开始,这个继承唐时南诏国基本盘的汉化蛮族国度便一直稳当地延续至今,在其立国之时,是南吴睿皇帝杨溥·天祚三年;闽康宗王继鹏·通文二年;于阗李圣天·同庆二十六年;契丹太宗耶律德光·天显十二年;南汉高祖刘龑·大有十年;大义宁杨干真·大明七年;后蜀高祖孟知祥·明德四年;后晋高祖石敬塘·天福二年;南唐烈祖李昪·昇元元年;日本朱雀天皇·承平七年。这是一个变动的年代,大理仿佛同步般地与中原诸国进行了一次权力轮回。
立国之后的大理以崇佛为业,在南诏以外领土的扩张上大不如前,而与后来统一中国的宋国交往亦以和平称臣而非唐代血战告终。
然而承平日久,依旧实行封建制度的大理权臣业已发展,开国元勋之一的高氏家族借助平定叛军杨允贤的功绩使其地位越发牢固,似乎篡位已经只是时间问题。
但历史在此发生变化。
原本只是大理试图向西南夷扩张的闲棋——何家堡,其领袖何畏之从宋朝西军归来,不仅带来当朝石相公的友谊与帮助,更将革新后的宋朝制度与思想带入与中原联系如同将断之丝的西南之地,在不久的将来,何氏将发挥出大理所有人都未曾想到的力量。
西元1096年,担任相国的高氏政变,高升泰自立为王,然而没想到的是居于偏远之地的何氏竟号召勤王并立前帝段正明之弟段正淳为帝,一时间大理国分裂为了东西两朝。原本何氏力量本远弱于高氏,但何畏之凭借自己与石越的关系迅速得到了宋朝的肯定与支持。此时的宋朝刚遏制辽军的南下并在石越的指挥下向幽州进军,汴京朝廷认为在这关键时刻,一个分裂的西南显然更有利于宋朝的稳定,
借助段正淳的正统名分,大理大半氏族均站到何畏之旗下,令高升泰饱受舆论压力,但偏偏在此时,前废帝段正明忽然去世,令高氏篡位之余背负上了弑君的骂名,而西南地区的蒲甘王国的第二代亚扎江喜陀在稳定王位后挥军北上,征服掸人并企图进攻妙香国(大理别称),致使高氏腹背受敌,因而派出密使与何氏约定暂时停战。
而何氏亦受到了大越的威胁,在吉婆岛海战中战败的李乾德虽从占城手中取得胜利以安抚贵族,但仍对击败自己的宋朝耿耿于怀,因而听闻大理内乱之事时,李乾德借口襄助邻国而命大将李常杰陈兵大理边境,迫使何畏之与高升泰达成密约。
在宋朝赢得河北之战并收复河北七州与割取东海军(辽东半岛尖端)作为军港后,石越因其功高而被迫赋闲,年轻的赵煦执掌朝政,并在接连大胜的雄心下意图开疆拓土,对于何氏大理册封以权知国王事,而对高氏大理则册封为云南节度使,意在从名份上打压高氏,抬高何氏以维持双方的平衡。
东西大理相互对峙维持了约一百余年,最终被原册封于婆罗洲的岐国所征服——讽刺的是此时的岐国已为狄氏所取代。而狄氏征服两大理后未迅速设郡县,仍以何氏大理的段氏为傀儡,但降其名号为云南都督,经四世后岐国统治已稳定,云南基本郡县化,遂废段氏,大理就此成为了一个郡县之名。
段氏谱系
大理国的建立者段思平自称是世代为南诏服务的武将世家,但从其后代父子类名而祖先不是来看,有可能出于段氏后人的杜撰(毕竟自称祖先为汉朝大将段颖)。其名字中的思很有可能是土著语对首领一词的音译,如同傣语中对君主称呼为召(Chao)或是思(Shao),以及百越语中的昭(Tja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