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时间里,作为家长或者老师的我们会忽视孩子犯错的原因,简单粗暴的将所有问题,定性成为犯错,然后开始惩罚,奉行棍棒底下出人才,奉行打击教育,并满心期待惩罚起很好的作用。实际上,教孩子不是在写武侠小说,哪能一个“打”字完成所有故事呢?
我有一个学生,十五年华,青春美丽,最喜化妆。这种行为自然不会得到家长和老师的认可。她那奉行棍棒主义的母亲,不止一次以打的方式来否定她化妆这事儿。可是这姑娘仍然是屡禁不止。
我曾经和这位母亲聊过,她说感觉到很无奈。说每一次回家,都会把她书包里的化妆品没收了,可她还是会继续买,或者就悄悄放在别的同学书包里,在家里不化妆,到了学校才化。说每一次打都狠得紧,打得她差点昏了,可过后还是死性不改。
她的无奈,又何止是她一人的?太多的家长,遇到了这一类问题了。家长们总是觉得,要让孩子长记性,必须让他感觉到痛。唯有痛,才能让他改。
这是怎样的错觉:要让一个孩子变好,首先让她感觉更糟糕。我打你,是为了你好。
这个观点,如此根深蒂固。看上去也是特别正确。可是我们很遗憾的发现,惩罚只是短期有效,虽然会立刻制止孩子的不良行为,但很快就会引起孩子的反弹,甚至还恶化了父母与孩子的关系。
也许会有人说自己就是被打长大的,可不也是照样成功了吗?
说实话,这一句话,是极为不负责任的表现,各位可以扪心自问,你的成功,真的是来自于被打被惩罚吗?你真的是因为被打才成功吗?反正对于我来说,从来没感恩过被打这件事过。
家长的这一段话,只能证明对被打这事印象深刻。但是无法证明,你是因为被打而成功的。甚至可以这样说,你因为被打痛了,潜意识以为这就是正确的罢了。更腹黑一点来说,你可能是不甘心被打了打不回来然后往孩子身上招呼。
你的被打,和你的成功,完全构不成逻辑关系。试想,你每次回家见到父母,会特别去感激他的棍棒教育吗?
棍棒教育,不仅不能真正引导孩子健康成长,打过之后,容易出现两种极端,一是陷入娇纵。比如说那个爱化妆的女孩,最基本的生活能力都没有。她母亲做菜放在厨房冰箱里都不会去拿来热,理由是她反正不会做,然后就在家里饿肚子。
二是关系紧张,孩子长大一点后,就开始反抗报复。作为高中班主任,不止一次遇到类似的问题,孩子明白父母打自己是为了自己好,但就是提不起精神来,甚至开始对父母大吼大叫,或者沉默不语,双方之间的交流,几乎为空白。
棍棒教育背后带来的,绝对不是正面而积极的力量。不要期望你的孩子日后能明白你的苦心,他们现在就明白,但明白不意味着接受。家长们大可以思考一下,如果你现在的领导,安排你做很重要的工作,但是从来都是吼骂的方式,从来不肯定你,你又能接受吗?
不要只是把孩子当作孩子,我的另一个学生家长在处理孩子犯错误这件事上,就高明多了。孩子和其他同学在查寝结束后偷偷跑出去,引发全校老师的寻找。他母亲并没有打骂,而是去和孩子一起分析这件事可能产生的各种后果,最终孩子诚恳认错,并且没有再犯类似的错误。
而且,这个孩子极其有责任感、极为有担当。第二天在办公室里,当我询问事件的起因经过。这个孩子把所有责任担下来,说是自己带其余几个同学出去的。没有矫揉造作,就是一举承担了所有责任。
我还记得当时给这位母亲打电话说情况时,说到不要骂他,他母亲回答道:“骂他解决不了问题,重要的是和他一起,将这个问题解决了。”
相比较前面那个女孩的案例,这个孩子母亲的处理方式,更应该为我们所认可,所赞同。让孩子感觉到痛苦,真的不是一个极好的教育方式。举个例子,你在公交车吸烟,乘客礼貌的请你不要吸烟了,和直接上来就给你两巴掌,或者破口大骂。哪一个效果更好?不言而喻。
孩子也是人,在很多方面,实际上已经与成年人差不多了的。我们自己都不能接受惩罚的方式,又怎么希望孩子接受?
我们以为惩罚是为尽到做父母做老师的职责,我们以为惩罚才能让孩子成长。却不明白的是,惩罚带来的是孩子的反弹、是孩子的叛逆;惩罚带来的是,双方交流的障碍,孩子归属感、自我价值感的缺失。惩罚实质上,更是家长无力解决孩子问题的体现。
棍棒教育,是出自家长的父辈,也许这样的教育方式,曾经帮助你纠正过一些错误,让你重新走上了正轨。但这样的教育方式,并不意味着在今天仍然可以继续传承。时代在进步,今天的孩子所生活的时代,是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他们更自主,更独立,他们更需要父母的倾听与交流,而不是一味的打压。
换而言之,这一代孩子,更渴望与父母平等交流对话。更不希望被父母所控制。他们在这个信息化时代里,极其希望得到父母的认可。
班上有一个小姑娘,因为初中底子太差,所以即便是上高中以来非常努力,成绩也是提不起来。她的母亲压根没认同她这种努力,直接告诉她说,你这成绩二本都考不上,下学期去读一个中职算了。
母亲的话,让孩子心里很难受,她不明白为何自己最亲最近的母亲,都不支持自己。我替她解释道说,如果你老妈不愿意你去读大学,就不会让你来读高中了,她只是希望你成绩更好。
女孩点头,可是仍旧不能释怀,在她那里仍然纠结的是,为我好为什么不是鼓励,为什么不是帮助,而是打击我。
棍棒教育,打击教育,对于那个信息交流不便的时代,确实曾经有过一定的意义,这我并不否定。但这种教育背后,实质上是父母没有更好的教育办法的体现。希望今天的家长们明白,为人父母,更需要学习,否则只会高高在上的惩罚,将会让你和孩子的距离,越来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