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在人口众多的中国,十几亿人中我该是一个怎样的存在?可能关心这个问题的人也就只有那么十几个人。
先说说我的出生吧。我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对父母来说我是个意外,当他们知道我的存在时,连个稳定住处都没有的他们决定不要我。母亲打了堕胎针,可不知是医生的疏忽还是怎样,我奇迹般地在母亲肚子里待了七个月,并且在一个风和日丽的午后来到了这个陌生的世界。 仅仅七个月的我,没有第一次的啼哭,而是安静的躺在母亲的怀里,试探性的睁开一只眼看了看这个些许伟大的女人。
我的到来,使原本并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因为我是个早产儿,刚出生的我没有指甲,我的脖子像老式洗衣机的排水管,在所有人眼里我是活不长的。以至于在那一代人眼里,我是个奇迹般地存在。成长过程中,我的个子比同龄人矮,说话比同龄人慢,走路比同龄人晚,可我庆幸的是,我有一个善良仁慈的父母。
母亲年轻时是个被家务耽误的大学生,因此她智商高。父亲是个富家子弟,可惜后来家道中落,他那些从不对我说起的经历,使他拥有可以安然生活的情商。
母亲教我一定要坚持学习,父亲教我一定要善良。他们信仰一切的真善美。
(略去中间艰辛的生活过程吧。)
跌跌撞撞,我该上学了。
我是个蒙古族女孩,但是因为父母在外打工,那里没有蒙古族学校,无奈之下我被送进了非母语学校。已经忘记是怎么学会说汉语的了,可能是因为有语言环境吧,并没有感觉有过特别困难的情况。
但这只是我求学路的开始,因为母亲自己教会了我超过那个年龄所要学的数学问题,我在学前班待了两个星期,在一年级待了一个月,然后从二年级开始读到三年级时,父母回到了家乡,我又在懵懵懂懂中被送进了蒙语学校。那时的我已经不会说蒙语了,听的也是一知半解。日常交流对我来说也是个很大问题,更别说课堂上老师讲的内容了。下课了我只是安静的坐在座位上,蒙语念书的第一年我几乎没有在教室里开口说过话。回家不知多少次跟妈妈说为什么这么难,这些字为什么长(蒙语是竖着写的),一拐一拐的像个虫子(小时候特别怕虫子,尤其是长条形的那种)。
我用了很长一段时间去适应这种文字语言上的差异。就这样磕磕绊绊过了两年,我基本上已经完全适应了自己的母语。可直至高二 我的蒙语成绩还是没有很理想。150分的题我只能勉强100分。从三年级到初中,我都是班里的学霸。我看得出来父母是欣慰的,因为我并没有受早产的任何影响,我没有缺胳膊少腿也并没有比别的孩子笨。班里的同学叫我学霸或者天才,只有我知道,我为走到成绩单最上面,曾做过多少努力。
到了初中,在情窦初开的年纪,我开始了自己的初恋。是的,我早恋了。怎么说呢,因为当时觉得五六年级时早恋的也有,初中谈恋爱也没觉得有什么。
他是个很干净的男孩,像小说里的男主一样,笑起来暖暖的,投篮姿势很帅,白T恤永远都不会脏。我们很认真很认真的走过了三年时光,但是到了最后的中考,他停顿了。其实他成绩没有很差,但我们也还是有差距,我可以轻松考到市里的重点高中,他可能有点吃力。我告诉他没关系,我告诉他我要去本地的一个高中的实验班,我并不想去重点高中。可能这件事让他感到有压力。或者那时候的我们把未来看的那么重要。他提出分开,那么坚决果断。纵使我多么难过。 父母一直想让我去重点高中,因此我以分数不够为由,到最后我还是去了本地的高中,进了那里最好的班级。其实,现在觉得挺对不起父母的,我故意没有做可以满分的物理大题,有故意空了一些汉语阅读。 但我不曾后悔,我怕如果不是这样,我会留有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