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译文:孔子说:“小孩子在父母跟前要孝顺,出外要敬爱师长,说话要谨慎,言而有信,和所有人都友爱相处,亲近那些具有仁爱之心的人。做到这些以后,如果还有剩余的精力,就用来学习文化知识。”
心得:(或闻思修)
今天学习的这句论语,我们应该非常的清楚。《弟子规》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人,有余力,则学文。
“首”是孝悌,这在论语学而第一的第二句话,就告诉我们了。“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一个孝悌的人,一般情况下是不是做犯上的事情。不做犯上的事情的人,也不会做乱的事情。君子是要专注于本心,自己的本心立足之后,人生之道就走的比较顺畅。懂得孝悌的人,就是以人为本的人,就是一个以仁爱之心处事待人的人。
所以修行自己的道路,应该循序渐进,从“孝悌”做起,其次是“谨信”,最后是“学文”。一个人对待自己的父母兄长家人有血缘关系的人都不好,怎么会对别人做到言而有信呢?当然有些人对家人不好,但是对外人很好,这种人一定是在某种利益趋势下而做得,一定不是一个真正有仁德的人。
反观自己,说话要谨慎做得不太好,这也许也跟情商有关,所以还需要不断学习和修炼。我朋友的一个公司需要退租金,由于他在外地,只能由我代劳。跟我对接的人是某大楼的管理人员夏经理,我们交流很愉快,并约定时间去解除租赁合同。但是公司里面还有东西需要处理,可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并不能处理好。这位管理人员跟我说:“你放着抓紧处理,再找到另一个商户租赁人之前,你都有时间。”到了,解约那天,是夏经理的上级领导邱经理跟我们办理解除租赁合同的。这时候我随口又问了一句:“我们公司里面的东西什么时候要处理掉啊?”邱经理义正言辞地说:“后天你就必须清空这里的场地了。”我一下子,有一种被骗的感觉,我就说:“上次谁不是告诉我可以放好几天的吗?”邱经理问我是谁,我“出卖”了夏经理。之后邱经理把夏经理叫进来对峙……事后,我才发现自己说错话了,说话不经过大脑,一点儿也不谨慎。我朋友开玩笑的说我如果在宫斗剧中活不过三级就要去领盒饭了。
“泛爱众”的操作法则其实只有一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能“泛爱众”的人,一定是心胸开阔,有能量的人。生活中少挑别人的缺点,多看看别人的优点,友好的对待身边的人。即使我们不喜欢他,我们也不会伤害他,即使我们之间很不一样,我们仍然要客观公正不报偏见的对待他。学会去欣赏每个人的闪光点,尽可能保持自己的开放性,尝试在不同的人身上找到有点。常常怀着善意的心去看别人,自己在这个过程中也会潜移默化,成为一个真正友善的人。
修行这些内心品质的时候,如果有余力再去学知识。不然光有知识,没有仁爱之心的人,并不是一个有温度可爱的人。学习固然重要,学会做一个真正的人才是最重要的。
#欢迎志同道合之人 共修国学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