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是一个必须把焦点放在家长自身状态改变和调整的这样的一门学问上。我们学习了再好的方法,放在孩子的身上依然会觉得没有什么用,那是因为我们自身的状态还没有调整。所以通过家庭教育的学习,我更希望咱们作为家长能够去思考平时我们与孩子的沟通方式是什么样子的?
今天我们要分享的话题是叛逆,孩子叛逆几乎是在我们进入孩子6岁以后,家长经常提起的那个词,不止一次我问家长,你认为孩子身上现在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家长给我的回答都是这个词,我觉得他太叛逆,我让他往东啊,他偏要往西,我让他干什么他偏不干什么,凡事与我对抗,总是跟我对着干啊,还有很多家长呢,觉得自己的孩子呢就是有意的和自己对抗,本来要求他做这件事情是为了他好啊,这是很多家长挂在嘴边的,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他好,他怎么就这么不领情呢?那么我们今天晚上会从孩子成长的角度上来分析一下,为什么孩子到了这个阶段会显得那么叛逆呢?为什么他喜欢和我们对抗?
我们先看叛逆这两个字。首先咱们来看叛逆的判字,判这个字它由两个汉字构成,一个是半,一个是反,在说文解字中,对于叛这个字的原意,指的是原本一路相伴的人最后却走向了相反的方向。我想这个字的拆解很像我们跟孩子之间,陪伴孩子的过程,假如我们陪伴孩子的方式出现了错误,就会让我们的孩子向相反的方向发展下去。
说到这里有不少的家长又问我说,我的孩子现在叛逆得已经非常严重了,是不是代表未来它就没有希望了呢,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重点要关注到的是,是什么让他变得如此叛逆! 我们家长对于孩子的所有表现要有耐心,当我们用正确的方式来陪伴他激发他内心的潜能的时候,每一个孩子的未来依然是非常美好的,所以担忧是一种巨大的负能量,还不如让我们作为家长踏踏实实的沉下心来好好学习,并祝福孩子。
回到我们刚开始要分享的话题。我们家长想要了解为什么叛逆,为什么对抗,要先了解什么是叛逆?怎么样陪孩子渡过叛逆期?一般情况下孩子成长必经的三个叛逆期,一个孩子的成长伴随着他生理的发育,大脑的发育,各项生理机能的发育,环境的变迁,都会让孩子的心理机制产生一定的波动,这是我们常说的,人的一生其实都在不断的适应,我们在适应自己的身体,适应我们不断变迁的环境,在适应的过程中,在环境互动的过程中,我们的各项表现就会产生变化,我们的情绪也会发生波动。通常情况下:我们说一个孩子在青春期结束之前会经历三个重要的叛逆期,这三个重要的叛逆期分别是2到5岁幼儿期,7到9岁少年期,12到15岁青春期。
两岁左右是孩子的第一个叛逆期,英语中有个专门的词——Terrible Two,中文叫做可怕的两岁,也叫宝宝叛逆期。不管是喂饭、穿衣还是洗脸刷牙,孩子都鬼哭狼嚎,稍有不满意就摔东西,撒泼打滚。几乎所有的妈妈都能在孩子2、3岁时,感受到这样的烦恼。乘坐电梯,自己踮起脚按楼层,要是谁帮他按了,就闹别扭;进家门,也非得要自己开门,而且谁都不能帮;吃饭的时候也不让大人喂,非要自己拿着勺子......总而言之,这个阶段的孩子,“不”字当头,一哭二闹,一意孤行,每天都在说着各种不要,而且有着莫名其妙的规则感和固执。
那么在宝宝叛逆期,家长很好用的工具,也就是一种非暴力的沟通技巧,叫做转移,在这一阶段的孩子他的注意力是很容易被转移的,当他把一件事情的焦点放在了某件事上,以哭闹,撒泼打滚,满地打滚这种方式来吸引注意的时候,你要懂得把他的注意力瞬间转移到别处。
叛逆期的第二阶段是7到9岁,大家一看这个年龄段就知道7到9岁孩子正在经历一件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刚刚从幼儿园升入小学不久,也就是说在小学阶段,孩子刚刚对小学的生活学习模式,还有各种各样的环境正处于一个适应的阶段,所以我们说在这一阶段的孩子心里边的心理特点是情绪很容易波动,它正面临什么呢?首先是自我意识觉醒。咱们刚才说在2到5岁的时候孩子开始有了自我意识,但从7到9岁左右孩子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了,开始自己要做主决定一些事情了,他开始越来越多的强调个人的观点了,也就是我们说的自己的立场。 随着在小学的年纪不断的升高,他的学习压力课业压力也变得越来越大了,他处理学习这件事情的看法跟以往不同了,有大多数的孩子会觉得学习是一个任务性的工作,会觉得非常的枯燥压力很大。
其次是在这阶段的孩子对于情绪外化的需求会变得增加,什么叫情绪外化?就是把自己的情绪表达出来这样的需求会增加,所以我们会发现在这一阶段的孩子显得患得患失,他总是希望用非常极端的语言表述自己的情绪,搞得很多家长听到了以后,很担心同时觉得莫名其妙,不知道该怎么去处理。
在这一阶段有一个触发孩子叛逆的关键词叫做听话。我们会发现大部分家长从七岁左右孩子上了小学以后,开始越来越多的频繁的提到了听话这个词儿,而孩子从这个阶段开始也对听话这个词变得越来越反感了。那么通常情况下有很多家长会问这个问题,说我这孩子不听话怎么办?那我们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如果有以下三种状态,你会选择哪一个?第一个你的孩子和你一样,第二个你的孩子不如你,第三个你的孩子比你强,我相信大家一定会选择第三种,可是你要求孩子听你的话,只能得到前两个结果,你是绝对得不到第三个结果的。所以我们要求孩子所谓的听话,其实是我们更希望去控制自己的孩子,而就是在这个阶段你的所有控制都会失效,你越去控制它,孩子就会反抗的越厉害。
这个阶段我们推荐一个有用的工具叫留言板。这个工具昨天回答我们一个家长的提问时有涉及到哈。今天我们这里再次使用这个工具。留言板放在你的卧室或孩子的卧室里,把你的心事和你希望问孩子的问题写在留言板上,也可以挂在卧室的门上面。通过这样的留言板去跟孩子沟通,那么有了这样的一个媒介,孩子和你之间就有了一个避免面对面直接说出自己心声的一层尴尬。有很多的孩子到了这一阶段,其实是不太愿意把内心的感受讲给家长听的,他会觉得有点不好意思,也不知道从何启齿,而家长再加上沟通的方式不够恰当,就导致孩子更不愿意去倾诉了,而其实解决这一阶段叛逆孩子的问题最重要的途径就是让他倾诉,他只要把这种内心积压的各种负面消极的情绪倾诉出来,他的问题自然就得到了解决。
叛逆的第三个阶段是12到15岁,也就是说孩子正式进入了青春期。进入青春期的孩子正在面临什么?我们看以下三点。第一个,第二性征开始出现,孩子开始接纳自己的身体,也就是说男女之间的差异开始逐渐的显露,第二,自尊的需求增长,身份和角色的困扰变得越来越强烈,孩子到了这一阶段开始思考一些自己与世界的关系,开始思考自己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如果能做到会让他信心满满,如果觉得自己绝对做不到会让他自暴自弃,第三个,就是情感困扰开始出现,开始学习与异性之间关系的处理,这也是我们有很多家长已经提到的疑问,就是早恋的问题,这也是在这个阶段孩子最容易出现的一个叛逆行为,也是家长最担心的。
如果三个叛逆期,一定要排个名,那么青春期的叛逆,无疑是最令家长头疼的。我不止一次看到父母抱怨这个时期的孩子,有多难管教。各位是否也会听到类似的话:
“儿子越大越不着家,说几句,就把房门关上,嫌我们唠叨!”
“女儿自从上了中学,就对我们没话了。”
“今天和读高中孩子吵起来,太生气打了他,我现在该怎么办?”
更严重的还有一些孩子不学无术,聚在一起吃喝玩乐,喝酒抽烟。可以说,十几岁的孩子叛逆起来,最让父母困惑和无助。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身心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叛逆就像一颗等待萌生的种子,在孩子的身体深处蠢蠢欲动。一般人都承认孩子的叛逆是人生必经的过程,就好像毛毛虫不经过破茧而出,就无法变成美丽的蝴蝶。然而,对待自己孩子的叛逆,家长们大多不能像对待毛毛虫那样宽容:能够同情他的挣扎,期待他的成长。家长们是觉得万分苦恼,深怕这种叛逆,不只是打破成人惯有的权威,更打破成人世界既有的秩序,于是就有了“面对叛逆的孩子怎么办”的问题。
那么类似这样的情感困扰,家长到底该如何来解决?我们推荐一个在这一阶段青春期非暴力沟通的工具,就是共情,推荐的工具是秘密胶囊。什么叫秘密胶囊?我来给大家分享一个处理孩子情感问题的32字诀,大家就知道了。
所谓秘密胶囊就是我们能够跟孩子之间形成一个平等的相互承诺,保密的沟通环境,在这一阶段孩子出于自尊心的需求,对这样的沟通环境非常迫切的需要,我们拿这个案例来举例。沟通的32字诀,前八个字是环境私密承诺保密什么意思?我们先要找一个绝对私密的环境,这个环境中只有你跟女儿两个人,然后你要跟女儿说这样一段话:你看今天妈妈想跟你聊一件事,但是我再跟你说之前,你得承诺保密。如果你能承诺,我就把这事告诉你,你绝对不能告诉这个世界上的第三个人,尤其是不能告诉你老爸,你能做到吗?你放心,只要你的女儿听到了这句话,他一定会觉得非常的有趣,因为这事显得很神秘,于是她就说,妈妈你放心,我肯定保密,我绝对不会对别人说的!下面八个字是主动倾诉,只谈感受。当她保密了之后,她就问你妈妈,你到底要跟我讲什么?你就跟她说,我今天想跟你说一说,我在跟你爸爸结婚之前,我曾经有个男朋友,我今天跟你说说都是怎么回事好不好啊?老爸老妈的八卦历史,这孩子是非常喜欢听的,于是他就有了非常强烈的倾听意愿,而这个过程最关键的就是你要谈的是什么?你要谈的,记住了,只能谈自己不能谈她,不要有任何说教的行为,只能谈自己真实的体验跟感受。谈一谈你在谈恋爱的时候再走入婚姻殿堂的时候,你是怎么想的,跟男朋友交往让你学到了什么?你只谈这个就可以。这是下边八个字的要求,真情实感,坦白真挚。有什么说什么,你要记得站在当年的你那样一个角度去分享给孩子,而不是站在现在的你的角度老生常谈的去给孩子说教,一旦这事变成了说教,味道就变了,那孩子就不愿意接受了,就理解了你是借这机会想给我上课,那我不愿意。
当我们做的比较到位,就是我们的共情做的比较到位的时候,就会自然呈现一个结果。孩子也会有产生对我们倾诉的一个意愿,也就是最后的用心倾听,不做评价,不管孩子向我们说出来的是什么,请相信你的孩子因为情感问题,即便你不相信自己的孩子,你也没有办法用我们的方式去进行干预,我在网上搜索早恋词条的时候,搜索出一千多个词条全都是负面新闻,因为凡是我们打上了早恋这个标签,就意味着我们正在使用错误的干预方式,所以这件事情我们更多都是要相信孩子,用秘密胶囊的方式让孩子把内心的情感困扰向我们倾诉,这样他就能像朋友一样,跟我们身上找到很多的共鸣,问题自然而然就解决了。
分享完这三个必经的叛逆期,各位家长朋友会发现,这三个叛逆期,其实就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经的心理和情绪波动的阶段。而孩子在这个阶段是否体现出来叛逆的行为由谁来决定呢?由他身边陪伴他时间最久,每天对他影响最大的,也就是家长的状态来决定,当我们发现他有了类似的状况的时候,我们是否正在用正确的方式来疏导,来解决。大家一定要记住刚才咱们说的分享的那三个非暴力的沟通语言以及三个有用的工具!
从出生起,作为“造物”的父母对子女有着天然的不可抗拒的权力。从奶粉到尿布,从衣着到教育每个孩子的生活都是父母做出的判断和选择。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亲子关系中所谓的“叛逆”、“不听话”问题渐渐得成为了父母更加操心得问题,而且往往这时,父母所有对孩子得权力全部都失效了,我们说过的“父母让往东,孩子偏偏往西”,个中缘由其实更多的是子女伴随成长带来的自我独立需求,与父母对于子女生活掌控的权力争夺。父母对于子女的权力是要有界限的,随着子女的成长父母要逐步放权放权给子女——在家庭教育中要有无论是父母还是子女要有界限意识。所以所谓得“叛逆”“不听话”其实都源于父母平时与孩子沟通的时候没有严守尊重界限,最突出的是以下三种错误:
第一个是没有原则的快乐教育。很多家长都坚持“快乐教育”,尽可能满足孩子,即便有原则,也总是被孩子的哭闹或是撒娇而“朝令夕改”。很多家长以为这就是在“尊重”孩子。尊重不是天生就应该拥有的东西,是孩子通过努力、负责的行为争取来的权利,盲目满足孩子的所有需求,对孩子的个性形成是十分危险的。因为孩子自我意识过早膨胀,试图操纵一切。让孩子形成一种意识:我是世界的中心,我的原则即世界的原则。
第二个错误就是过度的保护孩子,在公园里、超市里、饭馆里,经常看见家长询问孩子“要不要在喝点汤”、“快过来喝水,看你跑得一身汗”、“再吃点蔬菜”、“把毛衣穿上,现在秋天了早晚很凉的,别感冒了”等,这些孩子的大脑由于有了父母的提醒、帮助、照顾,于是就开始丧失自理能力。让孩子形成一种错觉:一切自有父母安排照顾,我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
第三个错误就是剥夺孩子犯错的机会,错误的背后其实也是孩子在试图“解决问题”,家长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哪些错误不能替孩子预防?哪些错误需要家长提前防止?这些需要夫妻俩商量提出一个“界限”,而不是全部出手相助。很多时候,父母预知到了风险和错误,提前帮助孩子避免了,结果造成孩子永远体会不到自己行为的后果,孩子不受到教训,就不会吸取教训,将来闯大祸的可能性会增高。让孩子形成一种依赖:永远不必考虑后果,因为自有人去替我买单。
所以不想让孩子因为家长没有恰当把握尊重界限而呈现以上三种结果,我们来具体看看怎么做。第一个就是把叛逆期看成是探索期,第二个是培养孩子的正确的界限意识。首先咱们来看什么叫把叛逆期看成探索期,其实这三个阶段都是孩子对新环境,自己生理上新的变化,自己心态上新的变化的一种探索和感知。2到5岁,孩子在探索我的世界里有什么?也就是说我可以拥有什么?7到9岁孩子在探索,我可以在这里得到一些什么?也就是说该我得到什么?2到15岁探索我可以怎样去做?也就是三个阶段都是孩子在向自己的生命在发问这样三个阶段。
所以从听完这一讲开始,凡是发现孩子有类似行为的时候要记得这是它在探索自己的人生边界,探索自己人生新的能量,我们要懂得用正确的方式去培养孩子的界限意识。
用以下的三个方法来培养孩子的界限意识,第一个,不放任孩子让孩子去了解世界的规则,我们一定要用温和而坚定的方式告诉孩子哪些事情就该这样去做,这个规则并不因为你在叛逆期的各种各样的情绪化哭闹而就动摇!家长一定要坚守,并且要有足够的耐心,第二个不包办,孩子的所有事情都让他自己去承担挫折和结果,越到了这个阶段,孩子容易搞砸的事情变多了,越应该让他自己去体验挫折和结果,坚决不替他买单。第三个,不剥夺权利让孩子去探索自己的生活,当一个孩子走上一条从来没有走过的路的时候,最好的方式就是让他有足够的空间自己去尝试,而不是提前给它规划好。
其实就是我常常跟大家讲的,我们正确地站在孩子的状态和位置是应该站在孩子的身后,而不是站在孩子的前面,一直告诉他这边才是对的,那就是我们说的,我们总是希望用这样的方式要求我们的孩子听话,反过来却忘了聆听孩子内心想对我们说的话。到这里,我相信大家对叛逆这个词都有了一个重新的认识了吧。当我们有一天能够陪伴着自己的孩子,陪他一起顺利的度过叛逆期的时候,那一天我们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就会被拉近了。
说些案例吧。
曾经读过一篇题为《少年》的文章,讲的是一个刚满十七岁的孩子虽还是稚气满脸,但壮硕的身体已俨然是个大人的样子了。母亲只及他肩头的高度,父亲也开始对他仰视。叛逆,已经成为他和父母沟通的方式。终于有一天,父亲和少年倾心交谈,询问他不再乖巧的原因。
儿子:我已经长大,不再是你们操控的棋子,我需要有自己的生活。我需要寻找自我……
父亲:你打算怎么寻找呢?
儿子:一个行囊,一个指南针。我需要离开你们的遮蔽,去寻找自己的坐标……
父亲:那你去吧,孩子。我和你妈妈在这里等你的好消息。
父亲给了少年500元钱。少年从此离家,开始了他寻找青春和自我的旅程。少年去了一个离家很远的城市。在那里再也没有老师和父母烦心的唠叨。当然,也没有了父母片刻不离的嘘寒问暖。在那个光怪陆离的都市,500元钱像一杯水倒进沙漠里一样,很快就渗透没了。看着日渐干瘪的钱包,少年想到了放弃,但一想到回家可能会受到的嘲笑,只好把泪水吞进肚里。
城市很华丽,但少年很难找到她的入口。他的成长与这个城市的喧闹无关,为了生存,这个在家连自己衣服都很少洗的少年,开始去一些小店打工。劳累一天,只为能拥有一顿热饭和一个可以遮蔽风雨的住所——这些他曾经唾手可得而又没有丝毫珍惜过的东西。春去秋来,一年很快要过去了。少年在饭店刷过盘子,在大公司当过保安,在酒店做过门童,在夜市里摆过小摊……少年的双手终于在疲于奔命的生活中渐渐长满老茧。少年的心也随着日出日落,懂得了以前父母生活的不易和他们对自己的爱。
终于,在新年即将到来的时候,少年拨通了那个熟记于心的号码。电话那端,是父亲激动的声音和母亲喜悦的啜泣……父亲说,如果找到了你要的东西就回来吧。在挂断电话的那一刹那,少年泪流满面。不久,他登上了回家的火车。在行囊中,多了两件买给爸妈的衣服,包装得朴实而美丽。这是一个懂事了的儿子,他用自己的双手为父母换来的新年礼物……
故事到了这里,就结束了。但少年的成长仍在继续,这只是他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阶段。虽然短暂,却最为关键。从叛逆到理解,心才真正长大了。其实,孩子所有的叛逆都来自对束缚和限制的反抗。孩子所面对的,除了他本身就有的生理与心理的束缚外,还有周围成人所刻意营建的各种限制。在从前,他无法意识到这种束缚与限制,就算意识到了也无力反抗。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渐渐能够清晰地看待这个世界,一个新的自我在迷茫中跃跃欲试。
然而,成人的限制是那么的严密和牢不可摧,而成长的力量又还不足以挣脱自身生理、心理和知识的束缚,这时候的孩子正承受着蜕变之苦,体会着前所未有的迷茫,所以就会产生种种叛逆的举动,目的只是想以此来显示自我的存在。在我们指控孩子叛逆的同时,我们也正好暴露了这叛逆的根源——过度呵护所演变的压制。正是这种看似善意的温柔的束缚,让正在成长中的孩子无所适从。所以在指责孩子不听话的同时也应该反省一下自己:是不是束缚了孩子的身心,是不是没有给孩子足够的空间和足够的理解。
要知道,叛逆并不是什么不可原谅的错误,也不是什么无法解决的难题。我们要做的是帮助孩子,而不是让他们远离父母,远离家庭。所以,在这特殊的时期家长要做的就是观察孩子,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然后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帮助他们。家有叛逆期的孩子,许多父母都会感到烦恼无穷,因为孩子大了,各种问题也会接踵而至。这时,他们有了自己的想法,不再什么都听父母的,有时甚至顶撞父母,做种种父母无法接受的事。使许多父母对自己的孩子经常感到又气又恨。所以,面对成长中的孩子就需要我们彻底放下“父母”的架子,重新拾回我们的童心,才能面对所谓的叛逆。因为“强权”解决不了问题,更无法抚慰孩子的叛逆。
再说一个案例吧。
有这么两个即将成年的孩子,分别向他们的父母提出要搬到外面去住的要求。
一个孩子的父亲说:咋啦?家里容不下你啦,好好给我呆着。
另一个孩子的父亲却说:“好啊!需要我帮什么忙吗?”
谁知,结果却恰恰相反,反对孩子搬出去的父亲不但没能阻止孩子从家庭中走出,还和孩子发生了深深的矛盾。支持孩子搬出去的父亲反而使孩子留了下来。原因是,第一个孩子听到父亲那么武断地阻止他,觉得在家里也没有意思,不如早些搬出去。另一个孩子则完全不同,当他提出搬出去住的时候,父亲不但没有阻止,反而问他需要什么,这让他感到了亲情的温暖,觉得其实在家里也很好,于是决定不搬出去住了。
可见,孩子有了独立的想法,渴望摆脱对父母的依赖,其实是可喜可贺的事情,如果他凡事都依靠父母那才是令人担忧的事情呢!但是要了解这一点,就要舍得放下父母的角色——“传统的权威”。也只有暂时脱开了父母的角色,才能以一个“人”的态度去面对另一个“人”的挣扎。
也有许多父母担心,这样的教育会不会就是放纵,任其为所欲为了呢?其实,一点都不必担心我们的孩子不受制约,正如前面例子中所显示的,真正的制约并不完全需要强权或是威严。有时,一个关心的问候,一句温暖的话语,反而会使孩子更加受到约束。由于孩子正在挣扎着长大,最需要他人对自己的角色认同,正是自我观念的成形,思想的启发阶段,所以最容易受影响。不幸的是,许多父母总是奢望一种立竿见影的效果,因此经常使用绝对的压制手段,其结果不只是引起了叛逆而已,更重要的是,我们把自己对他的影响力拱手让人,让其他不良影响有机可乘。于是我们的孩子,在我们的不理解中渐行渐远了。
所以,面对孩子的叛逆,最重要的就是认清事实的真相。并不是谁叛逆了谁,顶多只是一个倔强的孩子悄悄“离开”我们而已。我们当然觉得痛苦,但愤怒则大可不必。如果,他走向正确的方向,我们就该以生命传递者的心情乐观其成;如果他误入堕落的深渊,我们就该立即赶过去,陪他一块爬起来。
分享一段文字给大家结束这个话题
我爱你
如果前方有一条我曾经跌得面目全非的路
而你却执意想要去
我希望我爱你的方式不是拉住你、告诉你不能去
而是给你准备好最耐穿的鞋
备好雨伞
告诉你第二个路口地很滑
第五条街道有小偷
去吧
回来家里有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