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经努力活着了,而且是做着我想做的事情。20岁的我见到现在的我,应该会哭出来。可以了,做到这样已经足够了。”
一个90年生的韩国女孩,生活没有什么大起大落,却总有着难以言喻的痛苦;会因为朋友的玩笑而放声大笑,在嬉笑过后却又涌上一股说不出的空虚;努力融入团队,外表强装正常,但内心早已千疮百孔,每天都生出离职的念头;一直被男友喜欢着,却又总是怀疑他为什么会爱上这样平庸的自己。
每次听到别人说“加油”都会更加厌倦,当然,肚子饿的时候,她还是会跑去吃辣炒年糕。这种并非抑郁,却又无论如何也不幸福的感觉,时刻折磨着她,终于有一天,她鼓起勇气走进心理医生的诊室。
她把和心理治疗师的12周对话都录了音,后续整理,就有了这本《虽然想死,但还是想吃辣炒年糕》。
长大好像就是要学着隐忍自己的情绪,不开心,难过,气愤,所有的负面情绪都要缩小,再缩小。用不发一语,用强颜欢笑把自己包裹。就这样,不知道哪一天,自己都觉得奇怪,明明日子过得好好的,为什么内心却总是感到空虚。
看这本的时候,会不停发出“天啊,就是这样”的惊叹。因为作者的很多想法,心思,我竟然也有,会郁闷,偶尔也有觉得幸福的时刻,会忧郁的哭泣,也会难以入睡。
书里的心理治疗师说:心思细腻,内向的人,往往比起自身,更看重身边人,甚至可以说是讨好型人格。其实,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一点也不难,说“不”也很简单。比起别人怎么说,自己喜不喜欢更重要。比起别人怎么看待,让自己舒服更重要。
情感也是有出口的,如果我们一直因为它是负面情感而选择压抑掩盖,最后就会导致正面情感也难以展现。
我以前常常会因为一件事或者人,或者是脱离自己掌控的变化,导致一整天都无法觉得满足开心,进而去否定那一天的意义,甚至之后还会回想起当天的情形。
其实那一天忧郁也好完美也好,它只是人生中的一天而已,我又何必把它想的那么重要,何必紧紧抓住不放呢。人生不是选择题,A或者B,人生是一个过程,结果都一样,享受过程比较重要,即使是不完美的一天,因为喝了一杯奶茶有得到片刻的满足,那么就好了。对于那天的记忆,只要记得那杯奶茶的滋味就好了。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要从心底接受自己的所有,爱自己,包容自己,时常鼓励,总是安慰。降低对别人的期待值,和家人朋友,一起分享,一起感受,一起软弱,一起活在当下。
若要幸福,就别害怕承认两个事实:一是我们总是感到不幸,二是我们的悲伤、痛苦、害怕都有其存在的理由,这些情感是不能被拆开来单独看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