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都在上班的忙碌时间中度过,想要挤出一些碎片化时间用来阅读,可是能利用的时间也不多,在其职要谋其位,还是需要先把工作先做好吧。
至从每天跟着古典老师的课学习留言践行、打卡,每天打卡,也趁着每天中午午睡之前听语音,渐渐的找到了自己每天都在学习但依然迷茫找不到方向的症结所在。
今天古典老师讲到了知识管理的三个误区:1.用印象笔记保存收集资料;2.用思维导图让学到的知识视觉化;3.写出一篇文章。古典老师讲到如果只是一味的收集资料不去整理利用,那也只是把知识点了个收藏键而已,画思维导图不能很快的明白他人讲述的是什么,而写出的一篇文章并不等于是在复盘你学的知识,说到复盘,古典老师建议写文档等方式。自己的学习方式就是把文章收藏分类保存到印象笔记中,然后每天看一点,由于自己的手机内存基本都是在快满的状态,因此只能看一篇文章记住重点后就删除。随着两个月的坚持,也看了10篇左右基本都是讨论方法论的文章,这样的文章在去年以前自己都是看着很费力一般都是不看的,可是在每天起床穿好衣习惯性的看这样的文章时,突然间就不想在去看一些太主观的文章了,渐渐地也开始从阅读感性文章转移到讲述方法加案例分析的文章中,也开始对待学习和阅读有了更深一点的理解。
而对于学习管理知识,古典老师给出了三点建议:1.收集整理;把收集到的知识分类整理出来;2.整合提取;根据自身需要或当前的情况,从收集到的文章中提取有用的知识3.形象化呈现,把素材加上自己的见解的内容通过形象化呈现出来,这也是最重要的一步。不管你一年看多少本书,了解了多少领域的知识,通过日积月累变得多么的博览群书可是如果你没有把自己学到的知识和了解的方法以及掌握到的技能分享呈现出来,那么别人是不知道你到底有多厉害的,也不会了解你想要表达的想法以及你到底会什么。而最后这一步也是最难的一步,有时往往我在看完一本书后都不知道他主要在讲什么,只是看完了而已,有时自己心里明白了,可想要贴合实际结合能让人明白的例子表达出来就会有难度。学完知识后最重要的目的是要输出,没有输出你学到的知识或许就像内功一样,只有你自己知道,可别人看不见。在前几天自己学习知识的方式从纯粹的收集过渡到了整合提取这一阶段,目前也是在练这一个过程。对于形象化的呈现更需要多加练习。
今天在看关于经济学的文章时,了解到了成本,为了放弃这样东西你的最大损失就是你的成本。比如你今晚本来打算去图书馆看书的,可是你发现今晚会有你期待已久的某部电影的首映,所以你决定今晚把去图书馆看书的计划改成了去看电影,那么今晚没有去图书馆看书就是你损失的最大成本。当你得到了某样东西就会有失去的东西,而失去的这样东西就是相对得到而言的最大成本,这就是失去的成本。
老师还讲到你的价值是由他人决定的,不是你自己会了什么就觉得自己有多么优秀,而是你为他人提供了什么,你提供出来的知识、技能或方法对他人产生了作用,别人除了知道你会了什么以外也知道你到底能为这个社会提供什么。如果你什么都没有为他人提供,也什么都没有付出,也就谈不上为这件事付出了什么成本了。看到这段话我想到了自己,除了在工作上为他人提供出价值外,在其他方面就没有为他人提供什么,就算自己每天都在学,每次都有那么坚定的决心要深入到某个领域去学习,可是学完后从来都不去为他人提供什么,更没有把所学到的技能用来帮助他人,学后没有去创造任何价值。一方面的原因是自己还没有准备到百分百的好,另一方面是自己一心只顾着去学,从来都没有想过要去分享为他人提供出有用的东西来,所以这就是自己每天都在学但依然充满着迷茫的原因。
找到这个原因后,决定还是不要把所有时间都拿来学习,学会走出去,或敞开自己的心扉把学到的东西利用出来,为他人提供帮助,用自己了解到的技能为他人创造出价值来。如果一味的没有成本或也是花费很少的成本去做,那自己永远都不可能创造出什么价值来,学会为他人提供价值,学会用成本去换取自己想要的,学会把自身学到的知识发挥出来,学会踏出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