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是在今年夏天下载的即刻,之前看@纯银 在微博上提到过好几次,使用之后,发现确实有些特别,也对信息分发类应用有了一些想法。这里想从流转流程和相关应用的角度来聊下。
信息流转整个流程包括生产、分发和消费。说到信息生产,当前即刻并没有直接涉及原始信息生产,但有对信息进行包装,这也是有价值的,比如“支付宝”这个主题,就很好地满足了我对支付宝产品动态的关注需求。当然严格说来,评论也是信息生产的一部分,很多时候,评论不只是内容的补充,好的评论甚至比内容本体更有意思。这块的重点在于氛围营造,营造得好,就会和网易新闻、cnBeta、懂球帝、网易云音乐、Bilibili一样,营造得不好,评论就会水化。
说到信息分发,前期需要对信息进行过滤和聚合,不过滤很容易引起信息过载,RSS阅读器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这个,尤其当订阅了一些资讯网站时,内容不断被推过来,压力山大。由于信息一直在爆炸式的增长,单纯靠编辑过滤是不现实的,社会化过滤的问题在于,如何找到与用户兴趣相投的人,他们的推荐比往往比朋友更靠谱,而机器过滤的问题在于如何保证过滤效果。
至于聚合,现状是,内容分散在各个地方,单纯某一平台已经无法覆盖主要内容。比如前段业界的两个热门事件,Fenng期权门和阿里月饼门,看到的几篇高质量评论来自微博(含头条文章)、知乎(含专栏)、微信公众号等多个平台。作为用户的我们,只是想八卦一下,只是想了解一下大家的看法,而这样一个初需,微博、知乎、微信都不能满足,清单、读读日报和即刻是可以的,只是前两者已经不更新了。
至于分发,早前的门户是直接呈现编辑的选择结果,所有人看到的内容是一样的,这也决定它只能满足特定用户群的阅读需求。RSS阅读器、微博微信时代,用户开始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订阅关注,但发现新内容的成本较高。今日头条倒是可以直接进行个性化推荐,但信息的质量没有得到保证,同时久而久之容易陷入信息茧房。目前来看,一个新的信息分发应用应该是综合了前面这些分发方式的。
说到信息消费,首先,用户对内容的需求是多向的,既有专业方面的需求,又有娱乐方面的需求,专业方面,我们希望高质量的、高精准度的内容,可以提高效率节省时间;娱乐方面,我们希望新鲜的、有趣的内容,可以休息放松打发时间。在内容质量、兴趣程度、发现成本、及时获知四方面,今日头条做到了兴趣和成本,虽然内容略粗糙,视觉略丑陋,但还是火了。
其次,用户对内容的需求是在不断进化的,一般会向颗粒度更细、专业度更高的方向演变。移动应用刚兴起那会儿,网易新闻、ZAKER凭借优美的设计,每天推10-20条精选新闻,很好地满足了用户碎片化时间下的资讯阅读需求,但用户是在不断成长的,所以我们开始更多地转向可以选择关注者不感兴趣可以随时取关的微博,转向内容随阅读习惯变化而变化的今日头条。
最后,内容呈现层面,我们正常看到一个事情,会想去了解前因后果,会想去了解大家的看法,这方面,Yahoo News Digest和Timeline是很好的创新,同时功能层面,部分内容可选可复制,支持搜索、百科查询都是必要的。
15年年后,市面上涌现出豌豆荚一览、读读日报、即刻等新的信息分发类应用。其中豌豆荚一览,官方介绍是“你可以从500多个应用中添加你感兴趣的,并在一个页面浏览它们的最新内容”。虽然可以订阅某个应用的某个具体栏目,但信息颗粒度还是略大,同时发现新内容的成本较高,可以说这种类RSS阅读器模式已经没落。
至于读读日报,@黄继新 提到“我们惊叹于人们对好内容的鉴别能力,以及人们把好内容推荐给更多人的热情”,但恰恰是这两点没有做好使得读读日报最终停更,一方面用户的鉴别能力有高下之分,如何找到懂行的人来制作高质量的日报?另一方面如何维持住这部分用户的热情,尤其在蜜月期过后,毕竟很多时候我们连评论下都嫌麻烦,如何让我们不断更新读读日报?
至于即刻,官方介绍是“轻松发现、关注你感兴趣的主题,第一时间收到更新提醒”。相比豌豆荚一览,即刻的内容颗粒度灵活很多,主题可大可小,既可以是好奇心日报佳文速递,也可以是有新的独角兽公司出现提醒,同时主题既可以针对事也可以是针对人。相比读读日报,即刻通过机器加人工,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内容质量和更新频率。相比微博知乎,即刻更专注于内容,更纯粹,没有关注者发的其他微博不爱看,关注者关注的问题不感兴趣等纠结问题。
对于即刻,暂时不想用个性化资讯应用来限定它,可以尝试满足用户更多需求,让我们少装一点应用,特别是那些低频长尾的。具体而言,对于纯内容型,比如好奇心日报、界面、澎湃、落网、小咖秀、一刻talks等,可以视情况推送精选内容、热门内容、具体栏目、某个作者的更新等主题;对于泛内容型,社区如微博知乎可以推社区热帖、电商如网易严选可以推每周上新、生活类如乐童音乐可以推热门演唱会精选;对于工具型,可以推其中跟通知强相关的,比如24节气提醒、周末也要上班提醒、下雨提醒等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