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遇到挫折就容易放弃,这一直是家长头疼的问题,到底该怎样做才能让孩子聊越挫越勇呢?
第一,积极示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如果遇到挫折,困难,父母能冷静面对,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尝试积极解决。孩子自然也会学习。
第二,培养孩子的思维模式。人们通常看待周围环境有两种视角,固定型思维模式或成长型思维模式。固定型思维模式会认为每个人的天赋,才能,技能,智商等都是无法改变的。所以这种思维的人一旦遇到问题,就会丧失信心和动力,选择放弃。而成长型思维的人会认为只要努力并去尝试,终将会取得好成绩。所以他们会将挫折,失败视为暂时性的,并将失败归于缺乏努力。
知道了这两种思维模式,父母应该怎样做呢?
我们夸孩子时,要强调孩子在做这件事过程中付出的努力,而不是聪明。不恰当的表扬利大于弊。当父母夸孩子的能力或智慧时,就会助力孩子形成固定型思维模式,对于孩子努力,坚持和独创性的反馈则有助于形成成长型思维模式。
第三,让孩子有掌控感。
孩子的各项学习任务,活动都需要让孩子一起讨论制定,只有当孩子有自主感,能力胜任感,感到与自己相关,这样才能让孩子有掌控感。
第四,树立适合孩子的目标,激发他努力的动力。
目标过高会让孩子望而生畏,目标过低会让孩子觉得没有兴趣。可以跟孩子一起定一个跳一跳就能够着的目标。当一个人专注于一个目前看来略微超出能力范围,但仍在可预见的能力范围内的目标时,才会激发他的动力。当他经过努力获得成功后,就能更加强化他的信心。
第五,父母合适的反馈。
父母的工作一部分是帮助激发他的内在动力。当孩子对一个新鲜事物充满了热情,好奇与探索欲望时,我们应该积极给予回应。因为每当他们遇到失败和困难时,他们都会不自主的思考生活中他人给予的回应。这些回应造成了他们对自我的认同。很多时候他们以为的自我和实际的自我有很大区别。所以当孩子遇到挫折,我们给予的反馈需是积极的而不是否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