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到的是孩子,还是你自己?

宝贝开始上幼儿园了。去了之后,我就开始有点后悔,觉得不应该这么快把她送进幼儿园——我啥也没有准备,比如讲一点关于幼儿园的绘本呀,买个漂亮的小书包,提前与老师认识并沟通一下,提前去幼儿园踩踩点熟悉熟悉环境……

啥也没有,去报名那一天,是我第一次去宝贝的幼儿园,正式开学那一天,是我第一次见到老师们。

等等,这好像不是我的风格,我不应该是个细心体贴周到的好妈妈吗?

同时虽然现在,宝贝大部分时间都是交给老妈,而我工作,但还是会有互动,她经常就在面前溜达一下,讲几句话。可是,上了幼儿园,突然明显感觉到,陪伴她的时间少了很多。未来,越来越少……

我的后悔还在于,我发现我不太看得上幼儿园。宝贝上的是传统的幼儿园,也许,这里面的理念,跟我们小时候上的幼儿园依然一模一样。

上了两天幼儿园之后,宝贝就说,我不想上幼儿园。昨天出门的时候,正好下起了大雨,正合我意,“好的,不去了。”

也忘了和老师请假。老师打电话过来,听得出来她的不满。我又好好回味了一下,其实,是我内在缺乏对老师、对幼儿园的尊重。老师要带那么多新生小朋友,同时也要面对家长的担忧、不信任,确实是非常不容易的。

本着尊重老师的出发点,我决定坚持送宝贝上学。

可是,从晚上,到今天早上,宝贝一直一直说,我不要上幼儿园。

老公的办法就是讲道理:宝贝,你要遵守规则;幼儿园里有很多好玩的,可以去认识新朋友……

老妈的办法就是哄骗:周一到周五都要去的,不去的话,周末就要去补课……

我呢,当然是用聆听呀。

“宝贝,你不想要上学。”

“我不想上学。”

“你对学校感到陌生,也不熟悉里面的小朋友。”

“我不想要上学。我不熟悉幼儿园。”

“我猜有很多小朋友也都不熟悉幼儿园。”

……

就这样有一搭没一搭的,我们到了幼儿园。

宝贝一下子又紧张起来,哭着搂着我的脖子不放手。

老师把她牵过去,叫她去看自己的小柜子,并示意我离开。

宝贝不想,几乎是被老师拖着往前走。

这个画面有点刺痛我。

我猜,那时的我,紧紧抿着嘴,沉默着,脚步也不那么轻松。我离开幼儿园。

我突然意识到,类似的这种画面总能刺痛我。比如,宝贝不得不去打疫苗。虽然她不乐意,但是,不得不。

比如,有一点咳嗽,爸爸要求她必须喝药。

那时候,坚持拒绝的她,就像我的小时候。我从小就被认为是一个固执、倔强的孩子。

这样的画面,让我的心立刻被揪起来,紧缩着。我看到一个拼命反抗、想要维护自己意志的小女孩,可是,她做不到。她用尽了全力,她渴望有人在她身边,帮她一把。可是,没人,能帮她。

这个想要被支持想要被保护的小女孩,是我;我所设想的关于上幼儿园的准备,也只是我内在小女孩的需求,不是宝贝的需求。

大概在2年多前,我回忆起了童年的一幕。也许是3岁左右。我想要和奶奶去睡,可是妈妈不让。我和妈妈各自的坚持,让这个争执最终演变成妈妈用被子把我整个儿盖住,压在我身上,无论我怎么用力挣扎,我都动不了。妈妈还说:要捂死我。于是,我求饶了。

我记起了这个画面,我的头脑很清楚当时这个小女孩,她是多么的愤怒、无助,甚至绝望。

可是,我联结不到她的感受,我的身体没有感觉。

就是在这里吧。

为什么类似的画面总能刺痛我,让我特别敏感和紧张的原因,就在这里吧。

我的心口正中,很紧,一直向上延伸到嗓子眼。


上面的文字是在周五记录的。

周末,见到了风铎和雁行老师。

我分享了我的这些觉察。两位老师的话,让我又进一步打消了关于幼儿园的疑虑。

幼儿园,更重要的是,让孩子适应社会人这个角色。学校,是孩子与这个世界联结的过渡。

在学校里,也许老师的方式不如我的方式温和(更多时候,是时间精力的不允许),也许会和小朋友发生冲突……但,这是孩子应该去面对的,在面对、处理的过程中,她会发展出她的智慧。

父母要做的,只是做好父母的角色。大部分时间,我们太习惯太享受帮孩子解决外在的困难、障碍,只有这样,才能证明,我是足够好的爸爸/妈妈。而选择性的忽视真正可以陪伴孩子的时间——只是和孩子在一起,放下手机,专注的看着这个孩子所看的,听着孩子所听到的,感受孩子所感受的。

亲爱的,我明白,看似很简单,但是,却很难。就像我前面分享的,一看孩子不得不去做些什么,我自己就立刻变成了一个受伤的孩子,我会认为孩子就是我那个受伤的孩子,如果我没有保持觉知,我甚至可能当场和老师争执,立刻把孩子带回家,等等。

但是,这是值得尝试的,对吗?在这种专注用心的陪伴中,你会发现,原来,你的孩子这么棒,远远超出你的想象。原来,孩子的笑声这么的有感染力,她那么容易满足,那么幸福。

而当你下一次,觉察到,孩子的反应(也许是哭,也许是坚持想要做什么、坚持要某个东西)让你感觉到烦躁,焦虑,不安,甚至愤怒时,先停下来,深呼吸,试着联结一下自己的记忆,在你的童年中,有过类似的经历吗?那个画面里,发生了什么,你是什么样的感受?

这也就是为什么风铎老师说,养孩子的过程中,也是养育自己内在小孩的过程。

老师在自己的公众号里有很多干货,都非常值得体验。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