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D)。
A.原因和结果互相作用的规律
B.否定之否定规律
C.质量互变规律
D.对立统一规律
2.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与科学性统一的基础是(D)。
A.理论性
B.逻辑性
C.战斗性
D.实践性
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B)。
A.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C.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D.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4. “绝对运动中包含着相对静止,相对静止中包含着绝对运动”,这是一种(B)。
A.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C.形而上学的观点
D.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
5.作为马克思、恩格斯一生最重要的理论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的是(C)。
A.唯物论和劳动价值学说
B.唯物论和辩证法学说
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D.唯物史观和阶级斗争学说
6.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这体现了(A)。
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统一
C.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的统一
D.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7.循环论的错误在于(C)。
A.夸大了事物发展的普遍性,否认了事物发展的特殊性
B.夸大了事物运动的绝对性,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
C.夸大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否认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
D.夸大了新旧事物之间的连续性,否认了新旧事物之间的间断性
8.下列各项中,属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区别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是(D)。
A.认识客体具有客观性的观点
B.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的观点
C.物质世界可以认识的观点
D.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观点
9.理性认识的形式是(C)。
A.感觉、知觉、表象
B.感觉、分析、综合
C.概念、判断、推理
D.识记、联想、判断
10.在真理观上坚持辩证法,就必须承认(B)。
A.真理是主体对客体的正确反映
B.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C.真理既是正确的又包含某些错误
D.真理既是全面的又是具体的
11.马克思主义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为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这说明(C)。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C.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D.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决定作用
12.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B)。
A.影响社会结构的划分
B.影响社会发展的速度
C.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D.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
13.下列各组社会意识形态中,全部属于非意识形态范围的是(A)。
A.自然科学、逻辑学、语言学
B.政治思想、语言学、道德
C.法律思想、逻辑学、宗教
D.技术科学、哲学、艺术
14.划分经济社会形态所依据的标准是(A)。
A.生产关系的性质
B.生产力的水平
C.社会意识的内容
D.政治制度的状况
15.划分阶级的唯一标准是(C)。
A.政治标准
B.思想标准
C.经济标准
D.道德标准
16.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指(C)。
A.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矛盾
B.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矛盾
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D.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17.从较长时期看,再生产劳动所必需的消费资料的物质内容(B)。
A.不会有根本变化
B.会不断扩大
C.会不断缩小
D.只能有小幅度微调
18.以厂房、设备的形式存在的资本属于(A)。
A.不变资本
B.可变资本
C.流通资本
D.流动资本
19.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源泉是(C)。
A.剩余价值
B.可变资本
C.资本积累
D.剩余劳动
20.金融寡头在经济领域统治的实现手段主要是(B)。
A.个人联合
B.参与制
C.控制新闻出版等宣传工具
D.设立如政策研究咨询机构等“民间机构”对政府施加影响
21.垄断利润的产生说明(D)。
A.垄断可以创造新价值
B.垄断能转移更多旧价值
C.价值规律不再起决定价值的作用
D.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发生了变化
22.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关系方面的一系列新变化表明(D)。
A.其社会性质已经根本改变
B.其基本矛盾已经彻底解决
C.其社会状况并无变化
D.其社会发生了阶段性的部分质变
23.苏维埃俄国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是在(C)。
A. 1917年11月
B. 1918年春
C. 1921年春
D. 1936年12月
24.下列对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C)。
A.是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
B.是各个阶级的先进分子组成的政党
C.可以吸收其他阶级、阶层认同党纲、愿为其奋斗的人入党
D.不应接受任何非工人阶级的人士入党
25.共产主义社会制度具有巨大优越性的根本保证是(B)。
A.社会制度的和谐完善
B.创造出前所未有的高水平的劳动生产率
C.人的精神境界的极大提高
D.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