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小的时候,我家还是土坯房,因为常年风吹雨打,墙上裂了一道道缝,每逢下大雨的时候,家里到处都在渗水。父亲时常会看着裂缝唉声叹气,因为家里实在拿不出钱盖新房子。
有天夜里,我听到父亲和母亲说话。母亲说“要不我们向几位姐妹借点吧。”“她们哪有钱借啊,都和我们一样,不要去为难她们。”父亲是个倔脾气,他一生很少求过人,不管什么事,他都是一个人扛。他七岁没有父亲,田地里本该是大人做的事情,都是他一个人扛下来的。
“哎”“哎”那晚我听着他们的叹息到天亮。
几天后,父亲宣布我们要盖新房子了。我们把家里为数不多的家具都搬到细叔家后,土坯房很快被推到了。
我好奇地问母亲,“我们哪来的钱。”
母亲笑着说,“你姑姑们知道我们要盖新房,都送来了钱,还有村里人也送了些。”
“父亲知道吗?”我小声问着。
“村长和大家一起来的,还嘱咐了你父亲,以后有困难要和大家说,大家一起想办法解决。”母亲悄悄地告诉我。
几个月后,我们的新房盖好了。在鞭炮声中,我们搬进了新家。父亲语重心长地和我们说,要记住这些人的好,以后要想办法回报人家。
我用力地点着头,如果不是她们及时伸出手,我们不知道要在危房里住多久,我那倔强的父亲不知道会把自己折磨成什么样子。
次年春天,父亲背着简单的行李,和村里几个年轻人去异乡打工。几年后,在父母亲的努力下我们家还清了所有的债。
慢慢的家里开始有了积蓄后,父亲经常会拿出来,帮助村里人,还总是告诉他们,有事大家一起想办法,没有过不去的坎。
长大后,一个人在陌生的城市求生存,陌生的环境,陌生的同事。有些孤僻又多愁善感的我,不喜欢与人交流。每天结束工作后,我总是一个人去吃饭,等所有人都洗漱完后再去洗澡。睡觉前,集体宿舍闹哄哄的,上下铺,左右床的人都在讨论着她们认为有趣的事情,时而哈哈大笑,时而生气骂人。我永远是躺在自己的床铺上,看一本厚厚的书。
我把自己孤立在小岛上,别人进不来,我也出不去。偶然的机会听收音机,听到有人给主持人写信讲她们的故事,那是一个命运坎坷的女孩的故事,谁听了都想给她一些安慰和鼓励。终于我忍不住写信去安慰她,也讲了自己的故事。
那时,日子很慢,能听到自己写去的信要等上几天。那时的人都很真诚热情,工资很低,却仍然要每天在电台为朋友点歌送祝福。
我们开始频繁的给电台主持人写信,在信中互相安慰鼓励打气。时间一长她们知道,我在生活中并没有朋友时,便不辞辛苦请假坐车来看我,还拉着我一起参加她们的社群活动。
在她们的带动下,我终于走出了自己的小岛,看到外面世界的精彩。事实证明,治疗一个人的孤单,最好的方法就是拉她进入一个健康向上的社群。
如今,我混迹在各种不同的社群,传递着正能量,真诚的鼓励着群里的朋友,就像多年前那些鼓励我的人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