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的魔力2:十四种回应术模式(上)

从语言的外在表现上,《语言的魔力》这本书总结了共十四种回应一个限制性信念(非理性信念)的方法。

下图为本书翻译谭洪岗引用郑立峰先生的汇总图。

谭洪岗先生在序里举了一个完整的例子,可以帮大家建立直观的概念。

我们可以这样练习和实践回应术:按某种顺序,依次用十四种模式回应某一想法、信念。

例如一个常见的人际困扰:曾经答应的事情,现在发现我力所不及做不到了,实在愧对朋友,没法儿再去见他/她

可以用十四种模式依次回应为:

“我了解你重视朋友,也希望自己言而有信(意图/正面动机);

所以当计划没有变化快时,你担心损害到别人,觉得很难面对(重新定义)。

我想,接受这份愧疚,它会化为你的力量(后果);

当初答应的事情,应是出自一份诚意,现在面对和承认自己心有余而力不足,也是对人对己的坦诚(另一结果)。

你的想法让我联想到,改变是不是一定让人不能接受(向上归类)?

量力而行和顺势而为,可能比坚守计划更重要(准则层次)?

就像你原想送给朋友一份礼物,后来因为现实条件所限,实际送的比你当初期望的要轻(比喻);

现在你内心里看到什么或听到什么,让你以为别人不能谅解你力所不及(现实检验策略)?

难以面对的,是担心朋友不会原谅你,还是你不能够原谅自己(向下分类)?

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其实别人对你,比你对自己更宽容(反例)?

如果承担不起愧疚,那你能否承担得起这个想法的代价(反击其身)?

你希望多年以后,你的孩子也这样遇到困难就回避吗(改变框架大小)?

洞明世事练达人情的人,会注重整体平衡,淡忘一时得失(另一种世界观)。

现在,沉淀一下这一刻的感觉,如果陷在“是我的错”这一问题框架中,暗暗希望事情没有那样发生,只会消耗自己;等你准备好转向结果框架,解决之道就会出现(超越框架)。”

十四种回应术使用得当的话,我们就可以有很多方向去打破自我限制,开放新的可能性。

有感觉吗?明天我们再举一个例子,谢谢阅读。


延伸阅读:《语言的魔力》 罗伯特•迪尔茨

(全文完)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语言的魔力》 十四种回应术,就是十四种框架,回应术就是换框。通过回应动摇限制性信念,促使其内心的改变,从而愿意做...
    吴宇强824阅读 144评论 0 0
  • 十四种回应术,就是十四种框架,回应术就是换框。通过回应动摇限制性信念,促使其内心的改变,从而愿意做出行动上的改变 ...
    吴宇强824阅读 243评论 0 0
  • 我觉得我飘了,今天我终于决定要对我的偶像下手了! 我的偶像一直是罗伯特•迪尔茨(致敬[https://www.ji...
    乘风职读阅读 697评论 12 19
  • 言即肉身,看《语言的魔力》(Sleight of Mouth)才明白,原来语言很神奇的背后,有那么强的心理机制...
    自在英阅读 1,120评论 0 4
  • 16宿命:用概率思维提高你的胜算 以前的我是风险厌恶者,不喜欢去冒险,但是人生放弃了冒险,也就放弃了无数的可能。 ...
    yichen大刀阅读 6,122评论 0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