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的一天从学习开始。
今天休息,早上听方瑜老师直播,学习春节期间带孩子走亲访友的礼仪。分三个模块:走访前,走访中,走访后,方瑜老师做了详细的解读。
一,走访前——做预告,开家庭会 ( 开大会前开小会,把需要进行的事项详细的在会议上一一列出 ),跟孩子拉勾和盖戳,做好约定。告诉孩子回老家了看到跟爷爷奶奶年龄差不多了,就叫爷爷或者奶奶,跟爸爸妈妈年龄差不多的就叫,叔叔或婶婶,姑姑姑父。回到妈妈的老家,跟姥姥姥爷年龄差不多的也叫姥姥姥爷,跟爸爸妈妈差不多的叫舅舅舅妈或者姨姨姨夫,一般错不了。
二,走访中——耐心,细心和关心。
称呼礼仪,到达目的地遇到熟人或者长辈主动告诉孩子要怎么叫?怎么做,万一叫错了,我们先承担责任,家长立即出面跟亲戚说,我们回来的少,教的也少,没记住咋称呼。来,孩子,赶紧给姥爷说新年好!
餐桌礼仪:......看到孩子只顾往自己碗里夹菜,温柔的用眼神或者语言主动提醒孩子:乖,你是不是特别喜欢吃这个菜,来妈妈给你夹,你坐下来吃。你看看弟弟是不是也喜欢吃这个菜,你也给弟弟夹个吧?孩子夹了后,夸孩子有绅士风度,然后再确认价值,问对方孩子:哥哥是不是特别好,给你加菜了。嗯嗯。让孩子慢慢体验学会照顾身边人!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子,就用语言不断的去强化和提醒,希望他往好的方面发展,你嘴里就要多说好的事情,做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正向强化引导。
发生矛盾时,先关心咱家孩子,不要哄了别人的孩儿,伤了自家的娃。不指责,提醒,微笑着问,乖,咋又跪地上了,赶快起来吧!而不是先去哄别的孩子,并给别的孩子说,哥哥打你了,都是他不好,我今天惩罚他不让他吃饭了(没有那么狠的心,不要说那么狠的话。越说这样的话,反而越会伤害自己的孩子)。
三,走访后——
回去后,盘点孩子做的好的几个方面。孩子会带着成就感价值感入睡。再跟孩子盖戳,问第二天走亲访友的地方。尊重孩子的想法,加持孩子的能量,提示一遍,不是指责。
遇到问题记下来,问高人。
通过方瑜老师细腻的讲解,通透孩子们的担心和抗拒点,“与道同行,以术先行”,走访前跟孩子做好约定,走访中温柔的提醒和看到孩子的亮点,走访后及时复盘强化价值感,再次征询尊重约定下一次的行程。助推孩子们春节走亲访友的幸福指数。
上午来医院看生病的大娘,精神不错,祝福她明天手术顺利。休息恢复两天应该不耽误回家过团员年。看到几个孙子孙女开车陪同一起来医院忙前忙后,温馨美好的画面,也是大伯医生这么多年治病救人积的福报吧!致敬所有大爱的白衣天使,祝福大家身体健康。
医院回来的路上学习阳明先生《象山文集序》,听原文及导读,明白我做什么,我就是什么,推己及人,明白万物的规律,做事情不能只停留在空喊口号,而是切实践行。
下午回来顾不上吃饭,又直接从地铁口出来跑超市购买年货,大包小包的拎,虽然前几天衣服都买差不多了,看到合适的还是想给妈妈再买里面穿的棉裤棉袄。回去后,直接放车里,我这两天回家做准备。就是辛苦老公了,此刻还没下班,真担心今天晚上不会又熬到半夜吧!看来春节的走亲访友大家都很在意自己的发型呢。
感恩园园今天晚上在回老家的途中精心准备的微课分享,感恩喜慧老师的首秀主持!感恩自己今天开启文聪老师的《文聪聊心理》的分享,越读书越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