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创新史》启迪

一开始拿过这本书,以为创新史就是那些发明创造史,但其实不完全是。创新者的定义其实比较有意思,科学家探索发现,发明家寻求解决办法,但是创新者会不择手段的为某项解决方法谋求大众化应用。所以入选创新者的人里面,其实也包括了很多对商业模式、文化创意等的创新。这跟麦肯锡之前出的中国创新报告里对创新的定义类似,即创新分为基础科学的创新、技术工程的创新、销售、商业模式的创新。目前中国轰轰烈烈的TMT创业大潮其实基本都是销售和商业运作模式的创新,对于基础科学和技术的创新还差距很大。
那么书中最后也给出了从创新者身上我们能学到的东西:
1.不作假定。导致所有麻烦的并不是对具体事物无知,而是人们以为自己无所不知。突破都是源于对假定的抛弃。
2.开头的不总是最好的。很多创新者其实并不是第一个创造者。类似例子太多了,轮船并不是富尔顿首先弄的,缝纫机不是艾萨克首先造出来的,但是他们具备将其改进实现大众化的能力。
3.能“偷”来也不错。由借鉴和结合产生的创新,要多于单纯发明的创新。这里强调一种联想力,洞察事物间的关联,诞生伟大的创意。创办第一家信用机构不是塔潘,诺兰没有发明第一台家用视频游戏机,汽车也不是福特先发明的,露丝汉德勒从一个德国玩偶上制作了芭比娃娃。但是他们借鉴和结合的能力很强。优秀的艺术家靠借,伟大的艺术家靠偷。
4.精益求精。电灯、廉价电力、橡胶、廉价偏光镜等的诞生都是创新者持续在一个方向上辛苦求精才成为大众化实用产品的。
5.没有东西第一次就奏效。有时候方向是对的,但一开始却会先低谷一会,比如风投,莱特兄弟,一直支持的最后的才是大赢家。
6.创新者脸皮要厚。当大家认为你是疯子时,才是必须要真正做些什么的时候。
7.嫁接是有效的创新手段。类似第3条,贝克兰借助感光化学发明了塑料,雷蒙德借鉴嘉年华会的表现手法把赌博变成了美国主要产业。
8.成功意味着冒险。
9.一加一等于三。好搭档是关键。
10.接入网络。美国的大环境,硅谷、各大学的氛围和资源是创新的背后支撑。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内容属性: 生产时间2017年7月29日,内容保鲜期18个月,内容省略度5%, 内容类型:干货型。内容制作视角:全...
    青阳的桌边谈资儿阅读 29,849评论 9 169
  • 图书馆不知不觉就只剩下我一个人了,我能听见书架上的书再呼吸,他们都已经很陈旧了,可是好像在诉说着时间和历史,你甚至...
    江尘阅读 300评论 0 3
  • 读完何伟的《甲骨文》。他从一个外来者的角度讲述改革开放时期的中国大陆,虽然曾经作为记者的职业习惯让他不可避免地涉及...
    JaneChen阅读 304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