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经常和我的小伙伴们分享这样一句话:“你说了什么很重要,但对方听到了什么、听懂了什么更重要。”
在留学申请前端咨询时,家长们往往会这样说:我家孩子985/211,均分***,托福***,gre打算考到***,能不能上top30.
当我们深入了解孩子什么专业有没有实习/科研时,家长会不耐烦的说:“你们问这么多干什么,我就问你们能不能给我们申到。”在我刚入行的时候(虽然现在也是刚入行,但还是进步了一些,嘻嘻)很不愿意和这样的家长沟通,似乎觉得top3只认分数,分数够就可以;所以那个时候我会说:您不和我说孩子的信息,我没法给您判断行还是不行。而这个时候家长会说:那你换个有经验的老师和我们咨询。我就被game over了。。。。
那现在我会反问:“您和孩子的目标是美国前30还是世界前30?top30往年录取学生的情况您了解么?”(聪明了一丢丢哈~)那家长这个时候一般会思考、会琢磨了,录取情况,然后说:“都录取了什么学生呀?” 我的机会来了:销售的第一步,判断对方的基础需求,然后让对方跟着我们的节奏来倾听、思考、步步深入。
这位家长通过他的这句话,可以大致判断应该是咨询过朋友或者是公司了,可能有人跟他说可以有人跟他说不可以,他现在想知道到底行不行,但他咨询的人并没有和他分析过数据或者说案例,甚至申请的游戏规则。
ok,进入核心环节什么叫做说“顾客听得懂的话”
海外硕士申请和中国硕士考试是不一样的,中国是考分海外看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学校培养之后能否回报学校等软性素质的部分。我是这样说的:“美国top30看的是学生综合素质,所以除了分数还要看学生对于自己的人生规划、专业方向。为什么要选这个专业,有没有做过相关实习?孩子入学就选的这个专业么,还是被调剂的?。。。好的,那yale的a项目比较适合孩子,只是这个项目的竞争也挺激烈的,不少清北的学生,那咱们在文书材料里需要着重提一下,突出孩子在实习丰富方面的特点,避免孩子在院校背景方面的弱项。。。”
而我的同事有的会直接说:“文书里需要体现4个方面,学生的职业潜能、学术能力、项目匹配度、表达的流畅度。我们会给孩子匹配学术导师、文笔导师、来帮孩子。”有的家长会️有疑问什么是职业潜能,怎么表现,项目匹配度是什么???
专业度可以从专业的语言中来体现,但专业是一个感觉词/主观词,如何让对方感觉我们专业呢?但就要用对方听的懂的语言来讲明白道理,或者说是专业知识。
这两天工作有调整,完成的比较匆忙,下次会记得提前梳理。
今天还是父亲节,祝我的爸爸节日快乐也祝其他「父亲」节日快乐,平安幸福❤️
Good n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