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日更的第九天,也是停止日更,全身心投入到填坑的日子。
我参加日更挑战,本质上并不是为了提高写作能力。它更像一场升级考试,考过了就能得个能力证明,证明你的耐心与毅力,证明你笔耕不辍,专心致志。更令我开心的,是在这不断更新的每天,我的每一篇文章,都不是为了完成更新而胡编乱造。它们都是真实的感情,代表着我目前的写作实力。
早两年就常有人与我说,你的文字像三十岁才能写出的东西。我不知道他们想表达的是我的写作风格多了些暮气,还是有几分成熟。只是我不善用些华丽的词藻,那些天花乱坠的修饰与排比,每一词每一句,都出自我的心底。在真正遇见某些时刻时,才能感觉到文学前辈们所说,用心去写。
重新回到简书后,我常在首页看见些教他人如何写作的文章,说实话看完觉得没一句有用的东西。后来我想我不断创作的这些年,让我足够优秀了吗?我能否给他人一些建议?
我不能。创作是输出的过程,它的前提是输入。
你的文字,是你走过的桥,看过的云,路过的风景和踏过的土地,也是你看过的书,见过的人,你的三观和你的性格……所有东西凑在一起,在字里行间发光。
而文学到底是什么?我曾想。
不久前鸡汤文流行一时。你不必讨好世界,你归来仍是少年,你的孤独虽败犹荣,你的善良带着锋芒……你二十岁决定一生,你三十岁趁势而为,你能活出生命中所有的可能,你配得上人世间所有的美好。
更近些毒鸡汤鹤立鸡群。你的努力拼不过背景,你的孤独因为不会交际,你的善良不得上称,你的锋芒毫无是处……你二十岁碌碌无为,你三十岁平凡一生,你活不出生命里一丝的可能,你配不上人世间一毫的美好。
然后它们作为被抛弃的“时代文学”,感动了一个时代和现在仍留在那个时代的人。仍有人为它们热泪盈眶,醍醐灌顶。
后真相时代永远有人在追逐这些,用文字撩拨狂热的感情,带动心底深处的欲望。他们已经放弃用思考和文字探索人心,而是利用简单的表象,贩卖焦虑,甚至制造恐慌。而解决之道,就是知识付费,这是最简单的变现方式。
更让我震惊的,是各大浏览器下被大家吐槽的标题党,那些用来满足猎奇心理的虚无内容,在群众接触不到的背后有组织有团体地生产着。
无数怀揣着文学理想的人在到处呻吟着,一边无耻追求变现,一边疯狂表露真心。这其中的逻辑我想了好久才能稍微理解。
他们就像养着狗的梦想家,把最不值钱的理想喂了狗,把狗粮卖了钱,用钱养活了自己,然后躺下继续做梦。
最后还要找一个地方倾诉人生的不易,传播生存的圣经,让世人知道大道艰难,有舍有得。
其中一个地方,就是简书。
时隔两年我才重新回到这里,除了不变的排版再找不到任何相似的地方。刷几条就有广告,各种钻啊币啊会员啊系统复杂而完备。比起原创,首页更多的是各种微博知乎公众号搬运,各种勉强糊口饭吃的人们大笔一挥闭眼吹。
我本科财务管理,读了新闻与传播硕士,学不算精倒把眼光养高了。简书能变着法子撑上这几年,勉强算是生财有道了。
但我不知道当初的创始人到底是怀揣着一颗怎样的初心,还是迫于经济上的压力早已交给了资本。各个带着点人气儿的平台都面临的差不多的问题,群氓占领了高地要宣传自己的教义。
只是这种聚集着无数理想的地方,堕落下一寸,就染上了地狱的火。
既然盈利撑不起发展,为什么不慢点走?收起野心不忘初心,做一个小众的、文艺的栖息地。当品牌拥有用户后,紧跟思考的应该是定位和特色。创作的人多了,就收紧过稿的网;阅读的人少了,就打造能爆的点。无数原创鱼龙混杂,真正要找的是最优质的IP。获得一份版权容易,难得是如何将它开发出最大的价值。
这么长时间以来,究竟简书造就了多少有名有姓的作者,为文学市场输送了多少烙着自己名号的IP。
它至今给我的感觉,就像一个即将分崩离析的帝国,大家各自为政,为了登上更高的位置不择手段。每次收到点赞,我都会去他们的主页看一眼。全是上万的喜欢,上千的关注。这本是件值得感谢的事,但我觉得我的感谢比这些喜欢要沉重。
而它在我看来最大的问题,是一群自私的人在掌管。不愿意为最好的作品投资,拿着无为当品格。城内的人都懂,这个曾经拥有着光鲜外表的地方,内里是个什么样子。
但我仍不愿卸载它,或者说会一直关注它。它很有意思,我想看看它的未来,是逐渐凋敝,还是绝处逢生。
祝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