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回家,家里四岁的闺女蹦蹦跳跳,作为家里的小太阳,有点宠爱,正是懵懂无知,有样学样的时候。
说话跌跌撞撞,词不达意,对家里人说话有点不客气的苗头,现在不懂,因为不知对错,心下私想,如果再过几年还是这样,未来可就堪忧了,当然,我们也不会任由这种苗头蔓延,该有的礼貌得有,该懂的对人尊敬,对长辈孝顺,对晚辈友爱得懂,这是起码的修养,也是我们该尽的教育义务,否则哪天被别人质疑养不教父之过可就晚了。
有时候会迷惑, 四岁的孩子不懂,情有可原,那么四十岁的成年人若还是如此,又该怎么说?
说实话,我本不太想用这样尖锐的话来做标题,心中很忐忑,最后还是用了,是因为想引起相遇者的注意,真正能起到写这篇文章的作用。
这种对于一些人的言行无状的不满不是一天了,我不是一个为难别人的人,除去不经意,大部分时候都想着如何能让和我相处的人尽量舒适一点,言谈举止也会尽量留意,如果不是情绪失控,特殊情况,我会努力调整自己,放低姿态,争取宾主相欢,即使没有感情注入,也会努力维持表面的礼貌,不留遗憾。
这谈不上多善,就是一种处事原则,所以遇到无礼之人的时候,心里的价值取向会被冲击,有不解,也有无奈,严重时甚至有种被伤害的痛。
我本无心,亦无防备,你若蓄意冷漠以向,刀剑相向,如何懂我心伤,心若伤透,以后如何平静以对?岂不为难双方。
世事无常,你还是会遇到这种无礼的人,她会在冷不丁的时候用她的言行狠狠扎你一刀,第一次,你疼,以后也许你就看清她的为人了,有了防备,自然也就避免了后续的伤害,也就够了。
好友那天给我讲了一件隔应她的事,单位有个别部门的同事,因工作利益相冲,双方颇有龌蹉,谈不上撕破脸,她顶多腹诽两句,后来呢,对方再见了她,绕不开工作接触时,对她都不叫名字了,每次打照面都是一个字,嗳。
同样的情况碰了几次,事后心里就和吞了苍蝇似的,那叫一个反胃。心里不由嘀咕,你是不知道我的名字?还是第一次见我?你是否对别人这样,别人咋没打死你?你就这么厌恶我,连面上功夫都懒得做?这么大的人了,越活越回去了?连起码的礼貌都没有了?
当然,无非心里腹诽几句,尽量不在面上表现出来。心里对这个人却是烦透了。与我唠叨了几句,听完颇有共鸣。
人与人相处,利益之争无法避免,特别是工作中,终归会遇上事,但是,事和人本就不是一回事,你把对事的不满上升到对人的偏见上,连起码的礼貌尊重都没有了,应该么?合适么?
这样的人比比皆是,若是生气,如何能气过来?还是省省吧。
当然,该有的警醒得有,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至于那些无礼之人,以德报德,以直报怨,实在咽不下这口气,就还回去,让她知道你的不满,别怕得罪人,你们还能处得多好,但凡是个明白人,也不会做这样无礼的事,挽留修复有何意义?
人啊,别过得太憋屈,好心,要留给值得的人,善意和温暖也一样。
那些无礼,就让它们随风飘散吧。不值一提之人,何苦费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