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哎我真是...我跟你说xxx要是能瘦下来那才是见了鬼了。”
一向温和的鹏哥不知今天是受了什么刺激,还没见着人,吐嘈声就透过楼道传了过来。
待他露出那张依然忿忿不平的脸,我才接口道:“咋了这是,这么生气。”
“我今天在健身房又看见xxx了,我刚走的时候六点他跟我一起,说他两点就开始练了,在跑步机上度过了一下午,跑完就逮着蛋白粉一阵猛灌。”
我一时默然,xxx是我们大一的同学,当初他开始减肥的时候我就好心给过他比较科学的建议;这学期鹏哥在健身房见着他,怕是又提了一遍;什么“先力量后有氧”,“三分练七分吃”等等等等。
可显然,当初脑袋点的跟拨浪鼓似的他,完全没有把我们的意见放在心里。
“看见他那种毫无效果的喝蛋白粉,我都替他心疼,你说我是说好还是不说好。”
"你又不是没说过,管用吗你觉着?"
"唉!算了算了,他每次都特别快的"嗯嗯"的点头回答,给我一种好像听进去了的感觉,其实他还是听不进去"鹏哥无奈的摆了摆手。
从前我们可能会对爸妈的唠叨很不耐烦,可离家后还能遇到的真正愿意帮助我们前进,给出意见和建议的人,又还能几个?
大家都忙着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你的好坏,又有谁愿意抽空来管?
是有关系好的,无话不谈的朋友不假,可朋友也无法关注到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遇到这种难能可贵的,至少是看上去别人出于好心提出的建议,我们难道不应当稍加予以考虑吗?
人可怕的一点,在于不知道自己不知道,是为无知;可比无知更可怕的,是还依然坚信自己知道,并正确。
02
阿威在朋友圈发了一条自己最近曾经"瘦过"的带腹肌的训练照,配上文字:看看五月的自己再看看现在的自己,唉,又该刷脂了。
没一会儿他看见评论区出现了两条熟悉的内容:"怎么刷啊”以及看起来就跟二人转似的另一条"腹肌撕裂者"吗?
不巧的是,这两个评论的人,阿威很熟悉,他还悲哀的记起,自己曾单独给他们
做过减脂方面的科普和咨询。
然而时过境迁,提过问题并且得到解答的人,过了数月之后依然带着相同的生活状态,来问相同的问题。
他气急,没做回复,直接关了朋友圈,权当没看到这两条。
有时候我们知道自己不知道,并且想到去问,固然是好,可问完之后就抛诸脑后,那还不如不问。
提问获得的答案的确能够用于指导我们更好的行动,但它却并不能代替行动,帮助我们直接改变生活的现状。没有东西能。
03
关了朋友圈发起呆的阿威不禁联想到近年来他不愿意在周围人面前显露出自己英语好也是相似的原因。
按照以往的经历,但凡是完成了一篇常人看似极高难度,而与自己不过是家常便饭的听力材料的时候,就会遇到有人问"听力怎么学,如何提高";阅读方法,写作技巧的,亦然。
不是他不愿意分享方法,而是因为他发现即使别人满心欢喜的讨去了方法,他们依然不会付诸行动,进而给自己的学习和生活造成任何改变。他们想的很简单,好像有了好的方法,就能够给自己带来改变。更何况,问身边的同学,又不要钱。
他甚至对问周围学霸"xxx如何学"这种泛泛而谈,只想对方给自己掰开了揉碎了全部喂进嘴里的同学,都直接判了"不可能有改变"的死刑。
因为我们这个社会,现在最不缺的,就是方法论。
听力怎么练,单词怎么记,赘肉怎么减,衣服怎么叠...
但凡是能想到的比较大众化的问题,随意上个度娘,贴吧或者某乎都能找到,有一群人等着给你解答。
而即使是在信息如此丰富的年代,有千万种便利快捷的获取方法论的路子,你却选了成本最高的一条。
只不过这成本并非显性:你占用的是对方的时间和精力,仰仗的是你们本来或许并不熟稔的关系。
试想,你同接受提问的学霸角色对换,在几个月后同样的人问你同样的泛泛的问题,你还愿意答吗?
04
我们在收到别人的建议或意见时,要永远怀着一颗谦逊的心来对待——不轻易的说出,或在态度上体现出自己知道,或自以为知道,即使是对同一件事,其认知的深度和广度,也大有说法:我说我知道增肌要吃碳水,我可能还知道要吃哪些食物来补充,可倘若问道什么时候吃最合适,我却又要抓瞎了。
而当我们知道自己不知道,向别人讨教建议的时候,要设想好自己的问题,倘若自己问的都很随意很空泛,又凭什么指望别人能够很好且耐心的解答呢?
尊重别人的时间,其实也是在尊重自己。
最后,倘若我们的确有幸知道了一些知识,一些道理,一些方法论,也只有将其付诸实践,才能体现出其价值。
再精细的减脂计划,面对零食炸鸡也会相形见绌;再实用的听力提升方案,不付出努力也依然只能在丢掉大几十分后叹息;更不要提什么最实用的十个office技巧,光mark了却一次不试,还指望能掌握排版吗?
愿我们每个人,都终可到达知行合一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