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在破碎和重建中,重新寻找自我

成长,有时候不是缓慢的攀登,而是一场始料未及的坠落后,学会如何重新站立。

如果要为我的2025年选一个关键词,那一定是“打破”。打破过去对工作的想象,打破对感情的敷衍,甚至打破那个始终浮于表面的自己——而这一切,是从身体的疼痛开始的。

自拍图


六月,我因一次意外摔伤腿部,筋络受损,不得不拄起拐杖生活。还没等腿伤痊愈,七月又迎来一场健康考验:带状疱疹。持续的神经剧痛、中药的缓慢调理,接近两个月的时间里,我被困在原地,寸步难行。


但也正是在这段被迫暂停的日子里,我第一次认真审视自己。那些悬而未决的问题,那些隐约觉得不对劲却始终逃避的工作困惑,终于在寂静中变得无法忽略。


这不是我第一次尝试转型。其实早在2022年,我就已经开始跟随师父学习商业文案写作与接单。但那时的我,并未真正开窍。直到今年八月,腿病初愈、重新坐到电脑前,我才意识到,师父教给我的不仅是写作技巧,更是一套深度思考与表达的底层逻辑。


而这半年里,我最想感谢的人,是我的老板于总。

他不仅给了我充分的信任和时间去试错,更是在我迷茫时一次次为我指引方向。从金融行业的基础知识,到内容策略的系统搭建;从怎么写出一篇有转化力的文案,到如何面对流量波动保持平常心——他毫无保留地教我,也始终鼓励我:“做内容急不得,但停不得。”


他让我明白,专业的背后是敬畏,是不断拆解、复盘和坚持。他不是仅仅告诉我“你要做什么”,而是教我“为什么要这样做”。


作为一名金融小白,我却负责起了金融类新媒体的运营。这条路走得并不轻松。写内容、做直播、策划专题……每一项挑战都远超预期。我曾经以为新媒体不过是写写文案、发发视频,直到真正深入其中,才懂得所有看似轻松的结果背后,都是逻辑、耐心和反复验证。


在于总的引领和师父的启蒙下,我开始重新搭建自己的工作系统:定目标、控节奏、做复盘。我不再以“喜欢”或“开心”作为衡量工作的唯一标准,而是学习用专业和价值来衡量自己的成长。


更重要的是,这种思维逐渐重塑了我的生活观。

我不再盲目地开始一段感情,而是真正去思考:我适合什么样的人,我想要什么样的未来。我不再应付式地完成任务,而是学会沉下心来,把每一篇稿、每一场直播,都当作是对自己专业能力的锤炼。


这一年,我逐渐找到了写作的手感,也逐渐看清了自己的定位。曾经的我以为“做了”就等于“完成”,如今我才懂得,“做好”是一门需要持续修炼的艺术。


感谢这一年的坎坷与疼痛,感谢于总毫无保留的指引,也感谢那个始终没有放弃的自己。成长从来不是一条平滑的上扬曲线,它夹杂着断裂、迷茫与重建,才最终指向更清晰的远方。


或许未来,我仍会在这个行业里摸索三年、五年、十年……但我知道,我已走在正确的路上。哪怕未来偶尔彷徨,2025这一年所赐予我的清醒与勇气,也足够我一直走下去。

文字编辑:吴欣欣

图片编辑:吴欣欣

合作:Yik-czz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