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旁边有个王
谁的青春不奋斗,谁的青春不迷茫。
2014年6月,她参加了如期而至的高考。以二本科线高一点的成绩,给自己的青春做了一个总结。
录取通知书是一个惊喜,也是一次无名的失落。抱着非死不可的心态往外省冲,看着通知书上的录取专业,她完全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选择花样作死。再看看录取的学校,她表示松了一口气,因为那是一个自己前十八年从未听过的二本学校,还有那座城市。
大学一年级开始,她就迷茫了。想起自己高中同学录上梦想一栏的内容,这是一个完全连音节都沾不上边的专业。就像周董唱的那样“我说我要一个大大的飞机,但却得到一台旧旧录音机”。
不过还好的是,尽管深陷迷茫,但她并没有选择让自己继续沉沦。大学一年级她开始看小说,一本《谁的青春不迷茫》让她专注到自己的现状中。热爱青春文学的她,有一份文艺的心。或许,梦想不一定要用来实现,但做好目前的一切却是现实。只要坚持,就还有话语权。算了不说了,再说下去估计又可以煲汤了。
凭借一颗坚决不复读的心,她成功的把自己推上了迷茫的道路。喜欢写东西的她,经常把自己的想法和秘密写在笔记本里,后来因为笔记本太贵,又或者不怎么好带在身边。她开始习惯了用手机记录,用笔记本电脑记录,然后同步到云端。不管是在上课,还是在路途,她都能随时的写自己的心情。
或许每一个爱写作的妹纸,都有一个美丽的青春文艺梦。她看的作家三毛的第一本书是《撒哈拉的故事》,主要描写了三毛和荷西在撒哈拉沙漠生活时的所见所闻,与当地相识朋友的故事,每个故事都透露出这个隐忍女子对生活的热爱和面对困难的坚定。不知道她是崇拜三毛与荷西的爱情,还是喜欢那种游历的生活。总之,喜欢写东西是她长期热爱的事实。
而这也成为了她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的奋斗方向。面对自己迷茫的青春,她歇斯底里的寻找出口;面对渐行渐远的梦想,她奋不顾身的追寻;面对毫无感觉的现状,她束手无策的努力。她把一切的不如意,都用键盘敲进了自己的笔记中。写下自己的心声是她的一种寄托方式,也是在祭奠自己同学录上的梦想。或许,有些梦想真的只适合存在于同学录上。于她而言,写的内容和写作记录本身,都是一种把握自己的青春的方式。
大学一年级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幸福,机械的奔波在各个社团之间,麻木的听着老师说着自己从未听过的内容。每个专业都有这么一门课,意义在于告诉新生,在这个学校你选择的专业就是最好,只要你好好学习大学毕业就能出任CEO啦,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颠覆。在她的笔下写道:有人信,有人不信,说这是鸡汤却又那么接近。
高中老师说到了大学就解放了。她好像真的解放了,因为没有人相信一个爱写东西的人不爱看书。高中的她仅限于阅读要考的内容,老师说,看小说的同学不是好孩子。所以,除了《意林》《读者》,他就剩下教材了。不过现在不一样了,大学的她在几周的迷茫中,终于寻到了自己的精神方向。看青春文学、看流行文学、看励志文章,看所有她觉得好看的文章书籍,哪怕仅仅是喜欢标题。
所以,她知道了作家一草,深读了三毛,她知道太宰治的《人间失格》,也知道《没事别随便思考人生》。看了也读了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也读了红了很久的《摆渡人》。一个人久了,就会习惯孤独,她说会养成听电台的习惯,于是她知道了十点读书,那是一种《疲惫生活中的英雄梦想》。
在迷茫的时候,她遇到了刘同的《谁的青春不迷茫》,也遇到了特立独行的猫告诉她《不要让未来的你,讨厌现在的自己》。女孩大概就天生喜欢有颜色的东西,她又看了《陪安东尼度过的漫长岁月》红橙黄三部。偶尔看厌了青春流行文学,她也看一下村上春树的《1Q84》,不管环境是否变了,自己保持向前就好。
我佩服她会看书,她说自己只是喜欢看,看完之后也并没有记住什么东西,要是考她里面的内容,大概也是做不出的。就这样她开始迷上了阅读与写作,并且付诸于行动。她开始知道了自由职业这个概念,渐渐的熟悉了自由撰稿人的存在。她好像发现了自己的新大陆,开始幻想自己以后能不能做到那样自由的状态。
在大学二年级的寒假,她用自己整个寒假的稿费给自己买了一个单反,尽管是入门级的单反,却满是奋斗的成果。同时也算满足了自己那小小的文艺心,尽管可能会是爆炒的。她开始在网上找一些写作任务,主动去联系工作室接稿件,也学会了给自己打广告,渐渐的也有主动找她写东西的人。
她说,因为喜欢不问价格。对她而言,最大的欣喜不是拿到稿费,而是客户说的一句”文章没问题了“。既能写东西练文笔,又可以赚取一点生活费,她渐渐的找到了自己追寻了很久的方向。如果说离梦想还有很远,那至少她已经在正确的路上了。
想起自己第一次把自己的笔名放在标题下,那是追寻梦想的第一步。刚开始在网上给人家写东西的时候,她说那是一种痛并快乐着的体验。文章被要求一遍一遍的改,被雇主弃选,被退稿的经历,投稿无果的情况,都在一次次的打击她那未成形的梦想。
每天上网看别人写的案例,去搜索同类文章的写作技巧,常常熬到深夜。她始终坚信“每天进步一点点,大神离我并不远”的信念,不断的充电,不断的练习,顺便告诉自己“崇尚沉淀,源于积累”的口号。当然,事实也是这样,越努力,越幸运。
一句“不拼一下怎么知道自己能不能行”激励了她很久。渐渐的中标与过稿的概率也愈来愈大,也有一些工作室和她保持了联系,渐渐的也尝到了深夜赶稿的滋味。看着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我坚信那段时间会是她大学的宝贵经历,尽管时间跨度很长。
从第一笔稿费到陆陆续续的稿费,她告诉我,在文字的世界里没有已经很好了的概念,只有不断的进步。这句话充满了她在迷茫之中对自己梦想的执着,也沉淀了她忙碌、熬夜奋斗的结果。一句不要让未来的你讨厌现在的自己,俨然已经成为了她在梦想路上披荆斩棘地原动力。
时间很快,马上就要毕业了,写作与学业是她大学里最出彩的记忆。在即将踏入社会的时刻,她说,告别现在的写作状况,她还有更大的梦想要去完成。
而我看到的是,在迷茫中不曾放弃的一个普通女孩,在梦想支离破碎时奋不顾身去拼接的一个普通女孩。而她,本身没有让人另眼相看的先天条件,也没有让人惊艳的名字,她只是千千万万努力奋斗的光芒万丈的好姑娘中的一个。
谁的青春不迷茫,其实我们都一样。但迷茫不是借口,奋斗才是理由。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