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完小生的讲解,发现他发散的真的很多,很多被我忽略的小细节他都很细致的推敲。决定也学着做做看,在这次的分享会中,我收获了以下的心得。
一、定制属于自己的刻意训练
小生老师的刻意训练设计的非常棒,它的设计考虑到了人的差异性。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擅长的、需求的都是不同的,我们可以一起探讨学习,但是却没有办法完全复制,真正对自己负责的态度应该是认真思考自己的状态和需要达到的目标状态,并根据自己的现状制定尽量适合自己的刻意训练之路。就算设置的不是很好,也不会相差太远,毕竟跟着小生老师的节奏也错不了多远,所以试错的成本是非常低的,而万一成功的话,收益却是很高的,这笔帐是不是很划算呢?
二、活动的学习和刻意训练中要关注的点
1、结构
看了小生老师的导图你也会发现他的结构很明确,每一步做的都很踏实。在他的启发下我重新学习htrab网站内容,从梳理首页的结构开始
2、绝对坐标交流
之前都认为介绍是可以省略的部分,我们来参加的人谁不知道啊,哪里需要介绍,多浪费啊。这是我用了相对坐标的沟通方式,也是为什么之前别人常不知道我说什么的原因。在任何一次的事情背景的交代都是必不可少的,这是绝对坐标沟通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将是刻意训练的一部分,以后每次写文章都要让自己书写介绍。
3、不当“暴投”写手
我觉得自己现在写的东西都称不上作品,叫作者好像不太适合,不如练习的写手更恰当。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中,作者范多伦先生把作者比作投球的投手,读者比喻成接球的捕手。我们每一次的文章不论是作业也好还是抒发个人情感也好,写出来都是给人看的(自己独自欣赏的不算其中),想让人理解的,那么主动降低捕手接球的难度,无意于让读者更易理解。如果不估计读者的感受,只顾着自己写的爽快,那么结果很难逃开不被理解的宿命的。
小生老师在整个活动无论是前期的导图、内容的领读分享还是公众号的设计上,考虑了很多的用户的体验,推出的微信公众号,平台说明里就有博客地址、工具使用说明与整合的朝夕平台,还有相关资源与活动说明,真正是一站式服务,平常会用到的东西,在这里都可以随意的查询到,真是十分的贴心,这个和永澄老师设计网站领读的用心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次的活动,无论是内容的分享还是整个活动的运营都是他的作品,真正的作品声音啊!小生老师的分享既有利于大家的学习和理解,又为大家树立了学习的标杆,真正的利他啊。他的踏实让我很有感触,如果他没有这么细致的把刻意训练设计的那么详细具体有具有弹性,我自己是很难能有这个心思去一步步的完成的。能看完几遍就不错,相信在他的带领下,我能收获超出自己学习多的多的多收获。攀登上阅读的高峰绝不是口号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