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饭后爸爸说:“找对象期间,你去做个近视激光手术吧。”
我说,我也考虑过,但对于度数深的人,怕之后有反弹就不好补救了。
我爸没等我说完,接着说:“术后恢复最主要是减少用眼。”“像你现在这样,每天写什么文章,在电脑、手机上太费眼了。”
我(承认)......
妈妈帮腔:“写作,平时写写就好了。每天扒在电脑上写算怎么回事?”
“可是妈妈,平时又是什么时候?”
爸爸:“每天上好班,下班了给自己做好饭,收拾利落了。干嘛把闲心用在这(写作)上,现在最要紧的就是找对象!”
“没错,我的确是认真上班,下班也尽量把生活安排好,利用课余时间在练习写作啊?总不能一天没找到对象,我就天天站在大马路上去等他吧?我想要更好的生活和发展啊。”
“你要什么发展?有一份好工作已经比太多人幸运了。那些连工作都没有的北漂,窝在家开网店的人怎么过?他们怎么不去写作?”
(果然家不是讲理的地方,这个逻辑已经让我有些啼笑皆非了)“人各有志,为什么人家要去写作呢?难道我开网店当副业就对了?”
“别给自己戴高帽,把自己说得很了不起似的。”
我......
所谓的“高低论”不知依据何来?写作高,开网店低?话没出口,我被打圆场的妈妈救下避免一场战争,前来码字了。
哎~我以为自己生活在一个鼓励女生发展的家庭里。其实,一直以来父母都很支持我,为培养我,他二位没有少费心血。我都懂得。但随着我这美好又尴尬的年龄到来,父母的神经逐渐绷紧。没对象简直快要成为他们的心病。
“赶快找对象吧,出门总被人问你的近况。”
“又有一个男孩,快去见一见...你每天有什么可忙的没精力、没时间?”
没看上眼,又问“你到底为什么?见了这么多人都没合适的?”
是啊,即使我是你们的女儿,也很难被理解吧。更何况,“相亲”blind date,简直就是盲人摸象。看似相当的背景条件,谁知一见面发现对方情商堪忧,要么无端地自信敢对初次见面的女生动手动脚。但无论对方是不是恐龙,为了让父母安心,我也依然要前往,对大海中的这滴水进行筛选或排除。
好容易又有介绍来的男生。“一米八?太高了,可能性不大。人家估计很难看上咱们”“年薪20万?挣得是比咱多,怕是傲气。”“这小伙子长得不错,就怕以后不着家”
爸妈,我在你们眼中是有多登不上台面啊?难道我像商品一样被比较、品评,被男方来选择才是应该的吗?我只希望另一半可以跟我聊得来,在精神上可以相互抚慰和沟通,我们可以给双方带去快乐。到底是谁对对象的要求高啊?(也是,追求精神和肉体上的契合,不就是最高的要求么!)
女孩,你追求自己的生活有多难?在这个分分钟都有颠覆世人观念发生的2017年,英国可以脱欧、特朗普可以商人执政,但仍有女孩因为被父亲逼婚而服毒自尽。最可怕的是这毒药让受害者一点点被死神夺去生命,其他人却只能眼睁睁地旁观而无能为力。这女孩有多绝望,我想没人能体会;也仍有女学生拒绝猥亵家教不成,非得通过按装监控“收集证据”,父亲才肯相信女儿。
而我多少因为这种看不见的禁锢,在登上前往泰国的飞机前,才敢告诉父母此次行程。
在成长和旅行中,我渐渐明白:打破固有观念,去相信更多过去不敢企及和想象的事物,它才有可能变为现实,才会打开新的视角去发现多彩的生活、探索不一样的人生。
但这条路并不好走。所谓现实的残酷,很大程度上不正是来源于固有观念、思想甚至是道德伦理的无形枷锁吗?
于是,金星在事业成功的27岁才敢选择自己的性别,为的就是通过事业上的成就在世俗中博得一席被人尊重的位置,即使这方席子的大小相当有限。相比万千普通人的你我,用什么来争取一个属于自己的话语权呢?
女孩自幼被教育要乖、要听话,可是怎么慢慢发展成听话是理所应当,有自己想法反而离经叛道呢?这些被训练得很乖的女孩子,成长中的苦楚谁能来倾听?谁又能解决?是等那个斩龙的勇士把你救出洞窟吗?不,我觉得这个人永远等不来。
所以,女生你还是要给自己一副坚毅地铠甲,在这世道上杀出一条生路。即使太阳还未升起,我们只能燃起心中的热血和信念温暖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