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唐斬,一个梦想以文字为业的读书人,这是我的第 307 篇个人原创,欢迎关注。
早上统计3月份阅读量的时候发现,这个数字应该是创造了个人阅读历史上的新高——23本。这差不多是以前大半年才能达到的数字,所以多少有些意外。
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比如这个月大多读的都是《易中天中华史》,每一卷大约都在七万字以内;比如这个月的空闲时间的确较往常为多;比如现在个人对其它休闲娱乐方式的兴趣度正在逐渐下降……多种因素的合力才最终凑出这小小的意外。
其实长久以来我都属于读书很慢的那一类,但是现在阅读速度好像的确比以前更快了,开心,但并不稀奇,正如卖油翁说的:无它,唯手熟尔。阅读速度提升了以后当然可以读到更多好书,但我也开始意识到自己似乎正在陷入一个阅读上的误区:为了阅读而阅读,甚至有意无意中开始刻意追求起阅读速度来。
以前一年读不了多少书的时候,我觉得挺开心的,因为至少还在尽力保持阅读的习惯,面对那些不读书的人内心偶尔还会有种隐隐的优越感——当然这是不对的。后来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网上开始出现了拼阅读数量的人,每年100本还只是起步,甚至有说年均读书200本以上的!当时我并不相信有人能读得这么快,平均两天不到就可以读完一本,但以我这次的亲身经历来看,好像也并非天方夜谭,只要你的书足够薄,而时间又足够多。
于是当时我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影响,并因此产生了某种焦虑。我想读书是多么简单和容易掌控的事啊,怎么可以落后于人这么多,必须把数量赶上去。可是在跌跌撞撞地追了一阵子之后,我发现自己还是追不上,并且因此失去了许多阅读的乐趣,于是最终我不得不认命且不了了之:也许别人的确有某种我不知道的独门秘诀吧。
但是从上个月开始,我发现自己好像又重新跌入了这个漩涡:不管是为了尽快完成全年阅读目标,还是为了赢过大多数人,我都要尽力提高阅读速度,越快越好。于是阅读时眼睛一目十行地扫过那些文字,但大脑却并没有同步跟上并处理相关信息,最终读了个囫囵吞枣,且陷入了一种尴尬的局面:书读得很快很多,却并没有引发足够的思考,以致于最后连一篇像样的读书笔记都写不出来。
无论是跟人比较阅读数量,还是跟自己比较阅读速度,其实都是没有多大意义的事情,但我们内心仍然免不了时时升起的攀比心。你一年读书100本,他一年只读了10本,并不表示你的收获就一定是他的10倍。理性时人人都可以做出的简单判断,但被攀比之心蒙蔽时的我们却往往一叶障目,非要跟人比,而且最好还要比赢。没有人愿意在比较中输给别人,但许多时候即便赢了又怎样?即便输了又能怎样呢?事后想起来都觉得可笑的事,偏偏当时就是这么执着。
人为什么阅读,于我而言无非是“了解世界,了解自己”,但是这跟读书的绝对数量有关系吗?大多数时候好像并非如此,否则这个世界的运行规则就未免太简单了一点,也不会有那么多读书读傻了的人了。比起读了几千本书却最终读成了傻子的人,我真的不清楚那些目不识丁的文盲会不会更幸福一些,毕竟像“人生识字忧患始”这样的话,深究起来也并非全无道理。
说到底,阅读是令人愉悦的事,如果为了所谓的数量和速度连这点愉悦感都弄丢了,那就真的得不偿失了,读书也变得没意思了。
所以这个月我决定要读得慢一些。慢一些,才不会错过风景。
《如是我闻》
慢慢来,比较快。
——玛丽亚·诺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