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发了中秋节的福利,印着"常娥奔月"的白色铝方盒里,整齐排列着六个杯底大小的月饼,透明塑料纸袋密封的很严,泛着油光的月饼身上,写着“豆沙”“ 莲蓉”“蛋黄”,分别标明它们的馅子,盒子拎在手里沉甸甸的,沉甸甸的不仅是这精致的点心,也是人们心中满满的节日情怀,乘着拥挤的人潮赶回家,高兴不仅仅是眼前的三天假期,也是家人团聚的欢乐氛围。
我国的中秋节是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节,它象征着团圆、欢聚,象征着人们对于家庭美满的祝福和珍爱,加之以“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做背景,单是想那嫦娥美貌动人、笑颜如花,怀抱玉兔,温婉可人,就已经心生很多美好和向往来。要是恰逢天朗气清,温度适宜,便可坐在恬静的夜里,或看水波荡漾,映着如纱、如丝、如镜的银色月光,闻蝉鸣、赏圆月、浊小酒,或亲朋好友欢聚月下,举杯同庆,唠家常讲琐碎,都是家人相守的欢乐和踏实。
越是团圆的时候,越是佳节在即,“每逢佳节倍思亲”的诗句就像是一个魔咒,牢牢地套住了我们这些“背井离乡”的人。格外的想念遥远的亲人和家乡,这种想念沉静的在心里蔓延,细若游丝却千丝万缕,处若不惊又翻江倒海。
于是,冷不防地要跟身边的同事讲家乡的月饼和当夜供奉神明的盛重仪式。吃饭的间隙讲到,休息的午后讲到,激动之处张牙舞爪的比划月饼有多大,滔滔不绝的形容供奉的现场多神圣。
母亲大概在节前一个星期就要张罗着蒸月饼了,那是一个怀抱大的厚重“点心”,吃着杯底大的小月饼长大的孩子是怎么都想象不来的,我们用整张桌子来放置一个月饼,饼皮用擀好的薄面饼,撒一种黄色的可食颜料做出来,紧紧的包裹着一掌厚的月饼,等到切开了、分块了,才是它真正可口的内里,只见一层层薄薄的面饼叠起来,层与层之间夹着馅料,有调制的玫瑰、有炒香的胡麻,或有红的、黄的、绿的,和面皮一样的可食颜料,它们沾着鲜榨的清油抹上去,滴溜溜的从薄饼周围挤出来、滚下来,母亲在这个时候从不吝啬,抹更多的油、更多的料,只说孩子们爱吃,就多放些,尤其是胡麻,母亲埋头忙的顾不及暇,嘴里轻轻念叨“这个菲菲爱吃,多撒一些”,我在一旁听了心里偷乐,越是开心就越是期待,眼巴巴地看着母亲变魔术一样的柔面团、擀面饼、放馅料,酵母发过的面团在盆子里挤来挤去,像一个肉乎乎的胖小孩,我用手指戳一戳,母亲一个巴掌打过来“手脏,一边玩去”,打的很轻,我才不在乎,继续附在身边眼巴巴地看。
月饼要放在蒸笼里,用灶火添柴添碳,看着灶台上的大铁锅里的水沸腾,才是上蒸笼的好时候,我家的蒸笼有四层,一米的直径,一层只放一个月饼,母亲要和弟弟两个人一起抬着,才将一个蒸笼从制作的大厅到灶台,父亲力气大,自然是一人一怀抱的,就将月饼搬过来,我和弟弟要轮流烧火,三个小时的光景,等到热腾腾的蒸汽飘满整个厨房,香味老远的飘出去,门口河对面的大婶子都叫着好香好香的时候,就可以出锅了。
四个月饼摆在大厅里,母亲要将它们凉一凉,沾着粉红颜料的“点坐子”是木制的有点像印章的东西,只是它印出来的是八瓣小花,在月饼上兀自飘零,我们乘着热乎点上去,粉艳艳的一团。
母亲终于抵挡不住我的央求,一边被热腾腾的月饼烫的唏嘘,一边还是用刀切下来小块给我,我双手捧着层次分明、软软糯糯的饼,烫的我连忙放在左手,甩甩烫着的右手,又放在右手,甩甩烫着的左手,嘴里“呼哧呼哧”的吹着,便禁不住地咬了下去,幸福甜蜜的感觉,便兀自在口腔里晕开,继而流进心里,是吃到了山珍呢,还是海味,却比山珍更珍贵,比海味更有味道。
中秋节当夜,八九点全黑的时候,一轮明月挂在天边,像玉盘,像明镜,在一片璀璨星空的拥护下,更加的光洁,更加的明亮,天黑但不沉重,带着通透的蓝,夜静但不无聊,有我们一家人互相招呼着的清亮声音。我和弟弟将客厅的方桌抬到院子中央,父亲抱了已放凉的月饼过来,这是个供神明的月饼,母亲单独地要在它中央画了八卦图,接着葡萄盘子、对半切的西瓜,另一些买来的小点心、苹果、花生瓜子盘,左右对称的摆上一桌,对着院子大门的方向,放一个小香坛,点三炷香,大家一起向神明鞠躬或叩首,父亲调皮的口吻,一边鞠躬,一边说“嗯,保佑我们的三个娃健健康康,考个好大学…”罢了,便搬了小凳子过来坐在院子里聊天、乘凉,和“神明”抢着果子吃。
夏夜入秋的天气微凉,披了件开衫在身上,父亲说过几天买两袋水泥回来,门口的台阶再修的整齐一点,母亲说想开个百货商店,得选一个好的地理位置,弟弟在玩客厅门口的几只蚂蚁,我想着明天语文老师要查的文言文,一家人有一搭没一搭的说些琐碎的话。
也就是一年365天的平常日子罢了,但有了节日的名号,就生的独树一帜了。就像是一篇文章的另起一行,一句话的停顿和转折,我们精力充沛地迎接着眼前的日子,我们怀着同样的信念操劳不同的内容,然后节日给我们一个休憩的机会,让我们回望、感慨和总结,紧接着,又踏上人生的征程,只有在路上,无论苦与甜,泪与笑,才是我们最真切的生活。
而亲人、朋友,是我们行走的动力,也是我们行走的归属。中秋节快乐!愿世间之人长久,愿世间之事常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