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招过后,有多少人已经返辔收帆,有多少人还在苟延残喘。我想知道,大学生你们还好吗?
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没错,自9月末开始加入秋招大军以来,我着实也收获了很多,一颗易躁的心,一副萎靡不正的皮囊,还好,还有一个别人眼中的好工作。懒了,觉得累了,想歇歇了,现在的我回归当时那种平静美好的小生活,却感觉一下恍如经历了人生百态,我竟开始了前所未有的回想、反省、思考我的大学生活。
至少过去三年,我过得迷之充实。正如面试时讲到烂嘴皮的自我介绍那般“过去三年,我有丰富的学生工作经历,做过......还有......”,确实,我大一曾担任班长并且参加学生会作为一名干事,大二留任学生会担任部长并且被老师引荐作为辅导员助理,大三继续做辅导员助理工作并且申请取得助理班主任职位......至今说到这些依旧侃侃而谈,因为心虚,毕竟我也就这点可以吹吹牛逼了。可以说,大学里基本超半数的时间都贡献在这些学生工作上了,剩下其他不到一半的时间都在苦恼我为什么做这么多学生工作?我到底追求什么?之前顾不上寻找答案,现在知道了,因为盲目,追求虚荣。
因为盲目,所以在众多选择面前,我不知道什么才是我真正想要的,或者哪个更能满足自己的野心,最后,我只能都要了,后果就是自己做的决定哭着也要做完,而同时我又失去了认识自己的时间和机会。因为追求虚荣,我为拿到一沓沓红本本和简历上微不足道的一笔而感到光荣,为不是所有人都有机会拿到而感到痛快和开心,真好,当时的我依旧留有被人卖了还帮着数钱的天真与烂漫。和大多数大学生一样,进入大学就是奔着各种红本本去的,什么优秀个人、奖学金等等,我以为这就是大家所说的优秀,所以只能用这些荣誉证书标榜自己以满足自己内心的慰藉。
后来才发现,自己疯狂追逐的东西不过过眼云烟。事实上,参加学生工作没有错,争取奖学金也没有错,不得承认学生工作给我带来了很多展示自己的平台,我也确实得到很多能力上的锻炼,我甚至感激当时盲目拼命的自己,因为没有能力上的提升,那么失去那些红本本我就真的一无所有了。也因为在奖学金的鼓励和激励下,我会自觉把功课做好,甚至不用考前和舍友“战略部署”,我想这也是奖学金设立的目的吧。只是,错的是一开始我就把追求的层面肤浅化了,我关注结果而失去过程的思考和总结,这是种病态。我们太渴望用实际的标准去填满自己的内心的贪婪和欲望,却不知道这个标准有时候也显得格外的惨白。举个实际的例子,和A同学同场参加一名企面试,最后没有任何奖学金奖状,甚至没有CET-4的A同学挺进了终面并获得offer,而我早就止于初面。我们撇开个人能力不说,在我们一致认为的奖学金,奖项,英语四六级等等这些非常重要的硬性指标其实也就是简历上惨淡的一笔而已。所以还在抱着一沓沓红本本而沾沾自喜的大学生们,别把那些当免死令牌,充其量也只能算是垫脚石,然而个人修行才是最重要的。
我曾经活成别人羡慕的样子,现在我却羡慕他们的生活。回首过去大学三年,不乏鲜花和赞赏,别人也为我的奖状和成绩而感到欣羡,想想可笑,当初的我竟然相信了同学和老师们口中“你一定不愁找工作”的说法,然而现实扇了我一巴掌并告诉我,我该看清自己。没错,人才辈出的年代里,我是个追逐风的飘沙,也是芸芸众生普通的一个。临即毕业了,我才忽觉自己被大学上了三年,却还苦了自己一直配合着喊爽。退去昔日所有的光环和鲜花,心里开始空落落,因为没有像我要拿奖学金,我要拿优秀个人的明确目标,我竟对大学生活感到迷茫。而此时的我发现,身边同学和朋友们的生活却悄然的开始质变,有单骑闯川藏线的朋友还在迎接自己既定的挑战,有创业的同学开始拥有自己的第一家门店,有拥有诗人情怀的同学依旧在大江南北闯荡......相比之下,发现自己的眼界竟是如此的狭隘,自己的想法是那么的现实,自己的生活是这么的无趣,而我,也开始向往和羡慕他们生活的模样。
大学生活不止有奖状和称号,也有诗和远方。关系很好的老师邀我过去给大一的小朋友聊聊大学生活,一开始我是拒绝的,作为一个失败的过来人我怕误导甚至扭曲了他们的憧憬,不过后来还是去了,因为我只想告诫他们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大学生活之所以与其他学生时期的不一样是因为它更尊崇自由、自主,它包容我们所有的想法,我们完全有机会和能力去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就算是兴趣我们也可以培养成职业,就算是梦想我们也可以孕育成现实。还好,现在的我也开始尊崇自己的内心,我推掉了安排好的入职实习,想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即使发呆想想现在与未来也很美好。
再看看校园来往匆匆的大学生们,我总会想起许巍《曾经的你》歌词里写的“总想起身边走在路上的朋友,有多少正在疗伤......”,我想他们当中一定不乏有和当初的我一样,忙碌却而庸俗,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他们真正想要的大学生生活,但是却关心,大学生你们还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