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上6点左右,他们一定会推着车出现在路口,把餐车停好,撑好遮阳伞,开始生火准备迎接顾客。他们是一对夫妻,他们是卖鸡蛋灌饼的老人。
他们在这里出摊大概有两年多了,春夏秋冬从不间断,每天早晨他们颤巍巍地推着车达到出摊地点,叔叔的个子很高,却异常消瘦,阿姨的个子不高,手脚还算麻利,年轻的时候肯定里里外外都是一把好手,唯一相同的是两人那布满皱纹的脸和如枯树枝一般的双手,诉说着岁月的变迁。有一次在等待的间隙听叔叔闲话家常,说他已经70多岁了。真是该安享晚年的年龄,两人却闲不住。除了鸡蛋灌饼,老人卖的还有粥,粥的种类挺多,有黑米红枣粥、小米南瓜粥、桂圆莲子粥等六七样,这些粥都需要提前熬制,每天大概四点多就要起床熬粥。因为每个粥至少要一个多小时,才能熬制出粘稠香糯的味道,我最喜欢喝他家的粥,因为有家里的味道。
每次光顾小摊,叔叔都会热情地说:妮,吃啥?报了饼之后,阿姨开始烙饼,叔叔盛粥,一边盛还一边交待,慢点拿。粥太热。阿姨则慢悠悠的做饼、炕饼,只所以说她慢悠悠是因为她做的仔细,真的像在做件艺术品一样要把饼烙圆,摊在锅里,等吹起泡再倒入鸡蛋,炕至色泽金黄,再加入酱、菜等卷起来,装入袋中。
两人真是不容易,挣得也是一份辛苦钱,犹记得去年的冬天,因要出门办事。我起的早,走到路口两位老人已经开始出摊了,但因为风大,东西被不停的刮掉。老人拿出一个大的塑料膜把自己的摊位围起来,并用绳子栓在附近的墙上和石块上,以暂避大风,看着在风中瑟缩着身子的老人,让人有种说不出来的心境。不知道两位老人和家里人的关系如何,但从他们的言谈中推测应该不是太好。“谁也靠不住,啥时候都是靠自己”。“我们两挣的够我们花就行。”每天早上6点多出摊,一直到上午11点左右他们才收摊回家。这样的日子周而复始,何其累,何其单调乏味,然而他们依然在努力地生活……
常言道: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生活带给我们的磨砺,我们应该笑纳。社会万象,人生百态,行走于尘世间,该努力活出耀眼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