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乐颂》第一部有个剧情我至今难忘,奇点约安迪及众人去他朋友的私人岛屿做客,没想到小曲中途捣乱,拆穿了王柏川和樊胜美的谎言。樊当众羞辱王,王愤怒离席,奇点追出去,对王说:“兄弟,别把人想得太好,也别把人想得太坏,都是凡人。”
虽然我一直觉得这个戒备心极强的“心机男”配不上安迪,但听完他的这句话,还是情不自禁地感叹道这个人情商真是蛮高的,难怪安迪会喜欢他。一句“都是凡人”,说到了点子上,既然是凡人,秉性都会有各种问题,只要我们看开了,很多烦恼也会因此而消失。
1
我有位非常敬重的长者朋友,他也视我为半个女儿,总会教我一些做人的道理。我每次和他聊天都会受益良多,不知不觉中对他越发信赖,大事小情都要找他问看法。刚开始他都会不厌其烦地为我解答,可时间一长,可能实在架不住我诸多炮轰般的问题,就直接发微信告诉我:“你有什么大事可以来问我意见,一点琐碎小事就要学会自己想办法解决。我的精力有限,找我的人又多,希望你能理解。”
我看到这条消息时心里一沉,羞愧,恼怒,悲凉,各种情绪涌上心头,仿佛被父母抛弃的孩子一般,对那位长者的印象也大打折扣,暗暗发誓再也不麻烦他。随着时间的经过,怒意已经全无,我也意识到自己的自私与无明,那段日子的确给人家添了不少麻烦。长者德高望重,找他咨询问题的人多得很,如果各个都像我这样事无巨细地讨要他的意见(何况又不付费),那人家是不是就不要过正常的生活了。
都是凡人,只不过长者开悟,很多事情比我们看得开,所以能为众人指点迷津。但毕竟也是要过日子的普通人,我怎可以圣人的标准来要求他一味付出?
2
朋友常常抱怨婆媳关系难搞。她老公来自单亲家庭,婆婆一个人把孩子带大,儿子出国后她也卖掉了国内的房子移了民,帮儿子儿媳置了家产,照顾一对孙儿。乍一看有老有小其乐融融,夫妻都有不错工作,这个家庭还是挺理想的。
可朋友一直烦恼于婆婆对他们的过多干涉,以及对自己的各种指责。其实都是些家庭琐事,比如她周末想睡个懒觉,婆婆就觉得她应该早起给孩子们做饭,弥补一下平时无法做到的陪伴;全家人出门逛街,她想买个名牌包,婆婆一看价钱就拉着她往外走,还告诫她要如何如何节省;这种小事积少成多,她现在一看到婆婆就心烦意乱,但老公不听她一面之词,她又不能把老太太一个人轰出去,一肚子苦水只能洒到朋友圈里。
我家婆婆去世多年,虽然没有婆媳关系纠纷,但有时想到孩子们都不知道奶奶长什么样,心里还是挺难过的,我多希望能多一个人来爱他们啊。当我把这番话告诉朋友,让她珍惜一下现状时,她不以为然,“你不知道有个婆婆有多郁闷,我真的好羡慕你啊,我宁肯自己辛苦一些也不想再和她一起住了。”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我想要个婆婆,她却恨不得没婆婆。就像《围城》后记描述的一样,“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
都是凡人,都有烦恼,面对各种烦心事,要在接受现状的基础上再考虑解决方案,能沟通就沟通,沟通不了干脆立规矩井水不犯河水。只要用心去解决,其实也没有什么天大的事儿吧。
3
远亲里有位大伯是个典型的好好先生。总是和颜悦色,有求必应,对他人体贴,对自己的妻女照顾得更是无微不至。他太太有些强势,总是嫌弃老公赚得不多又窝囊,有时在亲属聚会时也表现出来,让大伯面子全无。可大伯居然也不恼怒,每次都陪着笑,“对对对,我没本事,所以才要对你更好,让你离不开我。”
大家都在背后感叹那个女人身在福中不知福,像大伯这么好脾气的男人估计都绝种了吧。可那个女人越来越看不上大伯,大伯越是宠溺,她就越是觉得自己活得憋屈,竟然搞起了婚外恋,还振振有词地说小三各方面都比大伯强,那才是个真男人。
满以为大伯会一辈子就这么忍气吞声了,没想到他立刻把房产过渡到女儿名下,然后提出离婚。女儿知道了妈妈干的丑事,坚决和爸爸站在同一立场,那个女人没想到一贯忠厚老实的大伯会如此下决心,加上女儿又不肯原谅自己,只好黯然离去。
都是凡人,兔子急了还咬人呢,何况一个血气方刚的大老爷们儿。大伯貌似没有底线,没想到心里都是有数的,我们小看了他。
我们都是有着自己那些小心思的凡人,我们会愤怒,会嫉妒,会贪婪,会自大,会偏执,会虚伪,但我们也会喜悦,会赞赏,会慷慨,会谦虚,会包容,会诚实。
别把自己当救世主,也别把他人当圣母,别把自己当黑老大,也别把他人当魔头。在这个世上,没有绝对的好人,也没有绝对的坏人,多看开一些,心情就会好一些。多原谅一些,烦恼就会少一些。
《欢乐颂》如此被钟爱,还不是因为讲述的是五个凡人的故事嘛。
都是凡人,就要有个凡人的样子,把每一天都活得充满人味儿,热气腾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