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城市建设而言,“有”指城市的外在建筑和设施,用于满足经济发展或美观诉求;而“无”是指城市公共空间功能,内含人文意义和文化价值。城市建设不仅需要华丽的外表,完善的设施以满足经济发展和造景需要,更需要有能发挥出城市的内在、文化价值的公共空间建设。因此,城市建设和发展应将“有”和“无”有机结合,完善公共设施的同时,更要将公共空间的功能保存下来,唯此,方能建设一个既金玉其外又有丰富内涵的城市。
“有”和“无”的结合是顺应历史的发展。在巴黎的新桥上,突破正统的束缚和贫富之间的隔阂,不同层次的人在此交流;圣保罗政府通过建设公共空间打破贫富间的对立情绪;西方国家建设各类公共场所以供市民休憩交流……这些无一证明了城市建设过程中,要将“有”与“无”结合,在工业兴起发展的时代,政府对城市进行经济发展规划的同时,也想尽办法丰富市民日常生活,建设公共空间,发挥其功能,使文化价值得以保存,使社会更和谐。
“有”和“无”结合以建设城市,是现实背景的召唤。随着城镇化和城市进程的加快,农村有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城市是拥挤的、密密麻麻的,许多人来此无法适应,而且公共休闲场所较少,甚至有些小区的文体活动室不能免费开放,导致许多市民不知去往何方“喘口气”。城市的传统文化气息荡然无存,直接导致居住环境下降,原住民外迁。正是因为城市建设过程中只重视了“有”,忽视了“无”,导致城市失去内涵、价值,人民幸福感下降,城市的建设也只停留在表面。
城市建设“有”和“无”结合需要城市管理者在满足经济和美观需求,注重城市的文化价值内涵。城市可多建设文化公园,包含生态、文化、休闲等多种功能;建立各类步行街,开放性商业空间等等。一个好的城市公共场所,“建设”只是一个基础,塑造和养成不只在“造景”,更要“化人”,带给市民幸福感,归属感和安全感。政府在建设城市“有”的同时,应恢复城市公共领域的功能,完善“无”的内涵。
城市建设“有”和“无”结合需要以城市地下管廊为代表。城市地下管廊,作为城市的生命线,若其建设实现信息化、一体化、智能化管理,则可以增加管线使用效率和经济效益,作为城市“有”道德部分,其可以为城市“无”的部分提供基础,有利于建立道路平整,天际线只有建筑和绿树的城市环境,给市民以舒适、空阔、自然的居住感受。
城市建设将“有”和“无”结合,不仅带动经济发展,还有利于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唯此,方能全面提升人民幸福感,让城市不仅华丽,而且更有价值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