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影视圈有一种神奇的现象:
“贱”谁都觉得谁“渣”。
是现在都流行渣男做主角了吗?
《我的前半生》有很多人觉得贺涵是贺渣渣,感觉自己很爱唐晶,拖着唐晶这么多年向唐晶求婚了却和子君暧昧。
精神出轨不是出轨啊?
觉得《春风十里不如你》的秋水渣,是因为他耽误了2个女人7年的青春。
嘴上说着自己从一开始就喜欢小红,转眼又勾搭上了柳青。
《盲约》的杨硕也是渣,跟女朋友在一起三年不觉得不合适,而夏天的出现突然就觉得不合适了?
其实还是变心,只是拿不合适做了借口。
真是贺涵渣完秋水渣,秋水渣完杨硕渣。
怎么现在的观众要求这么高了,看谁都觉得渣了呢?
现象:一大波看清现实的人走在路上
中国人有个“毛病”,就是喜欢翻旧账。
不是现在都流行渣男做主角,而是我们都喜欢站在道德至高点去评判别人罢了。
站在主角程又青的角度,我们会为李大仁非常的痴情、长情。
但如果站在Maggie的立场,那么李大仁就是十恶不赦的渣男代表,而程又青则是一朵绿茶婊。
观众看电视剧的时候往往会从主角的视角代入,觉得你情我愿的就是爱情。
但是如果观众可以打开“配角的视角”,就会出现不一样的感觉,这种“秋后算账”真恐怖。
《倚天屠龙记》中,张无忌是渣男的盘点可以从“秋水”身上移情,那就是贪得无厌。
赵敏、周芷若、小昭、殷离都爱上张无忌,但张无忌对感情的态度却一直犹豫不决。
张无忌在和赵周的三角恋里,一方面对周芷若爱护有加,一方面对赵敏又怕又爱。
为什么现在电视剧渣男越来越多,而之前一直都没发现呢?
因为不少颜粉觉得长得好看的渣男可以被原谅。
这条道理在电视剧里是可以被成立的!
不要盖上个主角的帽子,就觉得他们感情不受控制是人之常情的事情。
责任、担当和道义难道不要了吗?
说是人之常情,有时不过是人类情感的一种写实罢了。
事实:抛却了男主光环的写实
王子公主和灰姑娘的故事已经编不下去了,现实一点儿,何尝不好 。
与其说是看清楚现实,不如说不少观众终于放下了“主角”的滤镜。
现实里的多数人确实是这样,犹犹豫豫,似有真爱,又好像和谁都能相爱。
虽然这剧秋水的人设属于大众眼里的渣男,但这才是现实。
也有像小红一样的坚持初心,但又想不忍心一直伤害小白,勉强和小白在一起而和秋水再次错过。
也有如柳青,深爱过一次之后,便再也没有了爱情。
也有赵英男,爱一个男人七年差点就结婚了,却换来七年的青春和爱情无疾而终。
最好的人设是别人家的男友——辛夷,别人家的女友——妖刀。
不过从辛夷生病到死亡,我的眼泪是根本不受控制呀。
不少人都觉得辛夷和妖刀是这部剧里面最正常的一对,只因为他们从头到尾都只爱着对方。
又是被各种痴情剧、甜宠剧养坏了口味的一批人。
以前觉得只要是主角,就一定是个“高大上”的主。
现在是,只要谈恋爱不是从一而终,就容易被带上“渣”的帽子。
可是不少观众都被韩剧带坏了口味,只能习惯都教授般的一往情深,或者是金叹般的霸道爱情。
可惜的是,专一深情地爱情模范只在韩剧里,而我们的国产剧稍微写实就引来观众的不适。
国产剧虽写实,但还是加了很多偶像剧的成分。
所以男主最后都需要对周围的花花草草始乱终弃,而奔向女主的怀抱。
如果从观众的接受程度来考虑, 电视剧是不是不应该太写实呢。
难道观众更能接受编造的,虚假的场景?
我想观众看电视是为了看热闹和找有趣的,无趣的现实生活何必来电视剧看。
暖男到渣男,从来都是一瞬间的事情
很多人看剧的时候,是没有完整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
所以很容易根据自己对角色的喜好,来判断一个人渣不渣。
例如觉得贺涵有钱所以不渣,觉得白子画很好看所以不渣。
《花千骨》中,关于白子画人设的问题就争论不休。
虽然白子画派了哼唧兽去保护花千骨,但可怜的小骨却在蛮荒之地生不如死、倍感煎熬……
很多人觉得,这一段白子画表现的太没有人性。
白子画这个角色,即使有不少争议,但毋庸置疑,白子画也有很多优点。
比如白子画的正义感和责任感也绝对值得学习。
为了维护正义,他可以放下身段去做一切事。
追《花千骨》,被霍建华迷得三荤七素的迷妹那是相当多。
甚至有观众认为,这部剧的一切因果都是因为白子画长了一张俊脸。
所以,一个角色是否讨喜,除了演员的演技之外,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俩字儿,看脸。
忍受你的作叫“暖”,跟你分手就叫“渣”。
暖或渣,很多时候都是观众的“一厢情愿”的判定罢了,谁知道他的亲妈——编剧在设定角色的时候想的是什么。
也许每个渣男都没有王子命,但观众却有严重的公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