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做的事情那么多,为什么还有时间无聊呢?

纵然有那么多的信息和内容,还有很多我们原本想做的事情。还是会无聊。


为什么存在这样的信息空挡,无聊是很值得研究一下的问题。

许多人下班后,放学后,有了自己的时间做事情,反而觉得无聊。

我们在感觉做完一件大事情,终于搞定了一个问题之后,也会觉得无聊。下一步要做什么呢?又要重新开始。


除了这些对大多数事情感到无聊,我们更多的无聊发生在不感兴趣的事情上。无聊的会议,课堂,书本,电影。这种供需不匹配的无聊,就不讨论了,换成你喜欢的事情就行了。


人是一个意义目标系统,在没有了别人环境,或者自己下达目标的时候,会非常困惑,暂时失去目标感。

目标感可是一个神奇的东西,我们可以因此,充满动力的去做一些事情。

有一种正常的自主迷失目标感的情况,那就是哲学思考,或者是,被各种宗教钻了空子。我们突然在想,活着到底什么意义?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

这是在系统的研究,人的意义系统。为我们找到终极解释。

但我们还是摆脱不了无聊。


我们说人和动物最大的不同就是,人是有意识的,有主观能动性的。

动物做某件事情,都是处于本能。那些精妙绝伦的巢穴,不是它设计好的。

人的无聊,是不是暂时意义系统的休眠,变成动物?


无聊到底是怎么产生的?

没有什么比摧毁一个人的价值系统,更让一个人崩溃的了。


通常我们想做的事情,结果没做原因有哪些?

一方面是客观环境阻碍,另一方面是主观上自己的动力不够。

能量条不够,还没有到发大招的时机。

当我们想做下一件事情时,发现时间精力不满足预期条件,所以干脆弃之不做。

但问题是,我们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想到什么做什么的。为什么,要等待时间和计划。


我们计划会的背单词,学画画最后都做到了吗?

只是一遍又一遍的等待。

我们更喜欢有快速反馈的事物。

习惯了碎片化的阅读,长文就难以下咽了。

无聊的状态下,我们对,快速反馈的要求变得极高。对所有事情预期条件都增加了。

以前玩游戏看电影,你觉得能马上产生反馈,无聊的时候,你觉得没意思,套路都清楚了。

对新事物的敏感度下降。


无聊怎么治?

降低预期,单点突破。无聊的时候,我们觉得什么都不够,那么就降低预期,这样就足够了。

而怎么让自己开始做一件想做的事情。当然不能让自己一直把这件事情做完,这不可能,那么就单点突破,知道一点就够了。

找不到想做的事情,找不到感兴趣的点怎么办?

保持耐心,从当前出发,找和预期新事物的连接。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