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满月
时间飞快,转眼一个月了孩子满月了,张玉的爷爷同时得一孙子一外孙,自然也是欢喜的不得了,待孙子满月那天,大办宴席,村间邻里也都来贺,就在一片喜庆之余,家前面路过的一个身着破烂道袍,背着八卦布袋的道士。有好事的人就喊停了这道士,出主意说这户主人家上个月同一天得了一个外孙一个孙子,让这道士给算上一算,看看命相。那道士倒也爽快,过来瞅了一眼襁褓中的小婴孩,当即掐指一算,却突显大惊之色,把这男主人张鲁班给叫进了内屋,小声的说道:“主人家,您喜得双孙,本来是可喜可贺之事,但小道有一句话,不知道今天当讲不当讲。”
外公是个木匠,做得一手好木工活儿,人称张鲁班,祖上经常干的营生就是替别人家打棺材,到了他一辈,自然也就继承了家业,虽然有个好手艺,但碍于做的是死人生意,但也通情达理的很,笑着说:“你这道士,有话便说就是,不管讲的好与不好,一会儿开席了,都请你喝杯酒”。
那道士看了一眼张鲁班,说道:“你这双孙儿虽然长的好看,但恐怕将来不怎么好养活。”
外公一听就急眼了,刚得了两个孙儿,你这不知哪来的道士就在这瞎咧咧,说出这样晦气的话,上去就推了一把:“你这道士太不识抬举,怎么能这样乱说话呢”
这道士本来就是衣着破烂,被张鲁班这么一推,竟然把衣服给撕破了,从他怀里掉出个铜疙瘩来,滚落到地上来。
里面的嚷嚷声惊着里在房间里待客的外婆,过来一看,一个衣衫褴褛的道士正在跟自家男人纠缠呢,上去分开两人,听我妈说还真是个人物,先是不问缘由的痛骂了一顿外公的无礼,又跟那道士赔礼道歉,拿出针线给他缝补好了旧衣,说什么也一定要留下人家吃顿饭,那道士推脱不过,便和众人一道入席,几杯小酒下肚,脸色一红,就开始吹自己是茅山前任掌门,道术了得,不想却引得宾客哄笑。。。
“能让我抱一抱这两个孩子吗?”孩子的母亲们没有犹豫,就把孩子递给了道士,道士把孩子抱在怀里,盯着孩子看了一会儿,时不时的点了点头、摇头。孩子的母亲们看着道士的举动,虽然感到有一些奇怪,但也没有多问。
道士把孩子还给了母亲们。“我这里有一对玉佩,就当做护身符送给孩子了,我希望这孩子们将来能够成就一番事业。”孩子的母亲们坚决不收,可是道士在放下玉佩的时候就已消失不见了。
腊八节,俗称“腊八”,是指农历腊月初八这一天。腊八节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的节日。
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名乔达摩·悉达多,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年轻时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为寻求人生真谛与生死解脱,舍弃王族生活,出家修道。
他在雪山苦行六年,常常日食一麦一麻。后来发现一味苦行并非解脱之道,于是放弃苦行下山。这时一位牧女见到他虚弱不堪,便熬乳糜(奶与谷物共煮而成)供养他。释迦牟尼的体力由此恢复,随后于菩提树下入定七日,在腊月初八,夜睹明星而悟道成佛。
佛教寺院每年腊月初八都要予以纪念。这天,各寺院举行法会,效法佛陀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典故,用香谷和果实等煮粥供佛,名为腊八粥。也有的寺院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持钵,沿街化缘,将收集的米、栗、枣、果仁等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大家认为吃了可以得佛陀保佑,所以贫穷人家称它“佛粥”。但是在那天的腊八节各个寺庙明显内紧外松,每个僧人都非常紧张,好像有大事发生。
茅山道院也举行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的施粥活动,进行施粥。虽然下起了大雪,但是仍然阻碍不了大家祈福品粥的心情,前来品尝福粥的人们排起了长长的队伍,大家的脸上都笑开了花。但前茅山掌门夜观天象,发现北斗南移,天狼耀青光,紫微星暗淡,西北瘴气环绕。几颗无名星辰将原本的紫薇帝星取而代之,此乃是神人下凡之兆。再加上僧人们的种种异象,所以前茅山掌门更加关注这两天的天象。就在腊月初九这天他发现数到金光滑落人间东北方,夜间又有一暗星坠落人间同样是东北方。当初九这天半夜本派镇派至宝,玉印和玉圭同时出现异象。所以前茅山掌门便带着它们离开了茅山派,按照玉印和玉圭的指引,前茅山掌门便来到了东北的偏远小镇天山。